班机为一个人返航给予我们感动
本次为迟到的乘客返航,不仅是南航杭州站的第一次,在萧山国际机场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但我们相信,就这么一次不为其他原因,只为那悲痛的母亲想回家的迫切心情,必定是会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也充分体现出了机场以人为本,极具人性化的一面。我们不得不对萧山机场和南航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是好样的,你们为这位迫切想回家的母亲开启了绿色通道,也在所有人心里留下了一丝温暖。
我们赞扬机场的正确做法,却也不能忽视航班上那133名乘客对此次返航的支持。我们都了解,随着我们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多人都不愿意等待,认为等待就是在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金钱。但本次航班上的133名乘客,在机组人员的劝说下同意返航,这不正体现出了我们社会和谐美好的一面,不知这股正能量是否能抚平那些丑恶现象给我们带来的心灵创伤?我们坚信着我们的社会是美好的,丑恶必定会被美好给消灭,我们生活的社会会越来越和谐美好。
生活中的这种特殊情况并不多,但每一次都能给予我们感动,带给我们新的感悟。再次感谢机场工作人员和乘客对陈静的帮助,感谢他们传递的正能量。
【启示与思考】
飞机改变返航时间并不容易,需要顾及航班次数、跑道安排、返航成本、乘客投诉等因素,可陈静遭遇特殊情况时,萧山机场航班为她延迟一小时返航。
这件事之所以感动很多人,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不外乎两方面因素:第一,陈静是普通乘客,飞机能为她“搞特殊”令人感动;第二,为陈静延迟返航,机场必然会有一些损失,最关键的是,紧要关头7个部门商量,说服133名乘客,为陈静开绿灯,这种不怕繁琐的以人为本理念,非常难能可贵。
家人遭遇车祸,女儿当场离世,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陈静陷入到应激性悲痛中,她回家心切,万分焦急,如此情况下,机场为她延迟航班,不仅是对她本人的一种安慰,更多的是为她创造尽早回家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已逝家人的同情,送上一份生命关怀。
相比之下,在一些社会事件中,我们往往忽略那些生命个体的冷暖,尤其是一些悲剧事件中,只会用冰冷数字描述整个群体,而对一个又一个的个体以及个体背后的家属、家庭置若罔闻,这是对生命的漠视。当然,这并不是说类似的飞机搞特殊情况越多越好,而是说人永远大于制度,要重视个体生命,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作家王开岭在书中写道,重视“小”,重视那不幸人群中的“个”,爱护生也爱护死,严肃对待世上的每一份痛苦,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它教会我们一种打量生活、对待同胞、判断事物的方法和价值观,这是我们认知生命的起点,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生命的最正常态度。
进一步说,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陈静”,因此,飞机为她“华丽转身”,也是对我们个体的同情。所以,飞机返航所传递的正能量是当下社会稀缺的生命关怀,更是整个社会所需深思的人性考题和制度考题。
为了迟到的乘客返航,是南航杭州站的第一次,无论是对于航空公司还是乘客,这个“第一次”都显得弥足珍贵,乘客能够及时回家见到家人,航空公司因此举获得了公众的好评,这是在当今商业社会花多少钱都无法换回的口碑。只不过,在表扬航空公司及机场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机上乘坐的133名乘客,可以设想一下,即便在航空公司愿意返航,并得到机场涉及地服调度、配载等7个部门的同意,如果机上的乘客反对返航,飞机同样没有折返的可能性。正是由于航空公司、机场和机上乘客的理解与帮助,陈静才得以登上飞机,因此,与其说是飞机返航是一次特例,不如说是一场集体爱心互助下产生的巨大动力,最终让即将起飞的飞机折航。
“飞机滑行5公里折返”同样还具有示范意义。对于企业而言,不能只算经济帐,人性化服务应该体现在企业经营的每个细节里,这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民众普遍反映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关键是服务意识缺乏,需要真正用“以人为本”去化解;而对于公众而言,奉献爱心并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更多的时候一声问候与理解,就能让爱心接力继续下去,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