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三大误区

大学生就业三大误区

核心提示:自身专业基础不扎实,对其它专业知识也不了解,这种情况让张倩陷入了求职困境。”“非北上广不去”、“非国企和机关不考虑”、“小企业没前途”等思想普遍存在于应届大学生之中,而这种思想偏差则对他们的求职就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新学期刚开始,新的一轮“就业季”又到来了。清远很多单位和企业纷纷开始了“校园招聘”,清远籍的大学生也踏上了漫漫求职路。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为什么招不到合适的员工?新的“就业季”是否继续这一就业难的情况?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连日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求职过于理想化 眼高手低一场空

小琼是清远清城人,今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成绩优秀,曾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然而,这么优秀的学生却在招聘会上屡屡碰壁。

“我自我感觉表现挺好的,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录用通知呢?”这是一直缠绕在小琼心中的疑惑。小琼一直致力于寻求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当记者问到为什么想从事人力资源时,小琼说:“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能够激发企业内每一个员工的潜力,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也得到了员工的认同,我认为从事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听到如此描述,记者也认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途是一片光明。

但是,记者采访到一家小琼刚刚面试完的企业,该企业却对此持不同意见。“小琼各个方面都很好,就是对于职业过于理想化了”,企业负责人说,“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内其实还很不完善,不是所有企业都重视,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受到员工的欢迎。”显然,职位的具体情况与小琼想象中的情况大相径庭。

现实与理想是有差距的,也正是这种差距,让小琼被诸多企业拒之门外。“她缺乏对现实的了解,这种员工在接触到真实情况后很容易辞职的,而我们需要稳定的人才。”企业负责人如是说。出于离职担忧,众多企业放弃了过于理想化的小琼。

同时,小琼还存在另一个缺点——眼高手低。小琼的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在企业看来却有点“空有理论,毫无实际操作能力”。在情景模拟的环节中,小琼面对实际难题毫无处理能力,只会提出一个个的理论。“我没有经验,但是用这些理论解决这些问题是可行的,书上有例子论证。”面对这一问题,小琼这样告诉记者。从这一回答可以看出,小琼确实缺乏实际操作技巧和能力,存在“知识不落地”、“不接地气”的问题。

据悉,这种职业观过于理想化,加之眼高手低的情况在毕业生中存在的比例不低,而这类毕业生在就业后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频频离职的情况也不罕见。理想化与眼高手低让求职者在任职以后不易融入群体,对现实容易产生抗拒感,同时工作“上手”时间比较长,导致企业的人力成本和机会成本增高。

专业不扎实 面试遭碰壁

“大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上课玩手机、逃课是家常便饭,这么四年下来根本就没学到东西。”张倩一边懊恼地低着头,一边对记者说。家住东城的张倩,今年刚刚毕业于韶关学院。“我年初就回到清远找工作了,”张倩告诉记者,“但是一到面试环节就是不行。”记者了解到,张倩的专业是商务英语,但是她的英语水平一般,所以在口语面试的环节中屡屡败北。

“很多同学的情况都跟我一样,平时不听课,考试前就拼命背重点。”张倩表示,就算不听课,考试也能过,所以感觉不听课也没关系。而这种“没关系”持续了四年,终于在张倩找工作的时候变成了“有关系”。因为专业知识不过关,张倩以及她的朋友们在求职过程中举步维艰。

张倩也曾经尝试面试行政、人事类的工作,然而,结果还是一样。“本来想着行政就是打打字、复印一下文件,不需要什么知识,但是没想到我居然连笔试都过不了。”回忆起求职的历程,张倩羞恼地告诉记者。“第一道笔试题目‘请写出常见的公文文种’,我就不会做了,后面的更是一头雾水!”面对考题时的毫无头绪与尴尬已经成为了她求职过程中最深刻的记忆。

自身专业基础不扎实,对其它专业知识也不了解,这种情况让张倩陷入了求职困境。面对如此境地,张倩只好努力重拾专业。“我现在天天念英语,能补多少是多少!”张倩一脸坚定地说。

据了解,“专业知识扎实”这一条招聘条件可说是常年稳居招聘条件的前三。而这样的招聘要求,确实是对像张倩这样荒废了四年学习时间的大学生们的严峻考验。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