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机制保障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用机制保障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核心提示: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要善于倾听群众意见,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要用好传统好作风,这是加强思想教育、锤炼党性的生动教材,对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革命本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和纠正“四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经常抓、反复抓,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

一、严守党的群众纪律,正确处理党组织、党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党的群众纪律是规范党组织、党员与群众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是党组织、党员在群众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制定并严格遵守群众纪律,是我们党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措施,是我们党能够始终得到群众拥护的重要保证。在90多年的历程中,这个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对于保证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前,严明群众纪律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有些党员、干部没有摆正个人与群众的位置,不能正确对待群众,不关心甚至侵犯群众利益;有的官僚主义严重,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有的对群众态度粗暴,工作中搞强迫命令甚至欺压群众,等等。这些都是严重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必须切实纠正。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着重解决的“四风”问题,很多都与执行群众纪律不到位有关。要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守群众纪律是一个重要保证。

严守党的群众纪律的思想根基是唯物史观。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从而自觉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认真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决彻底地纠正“四风”。群众纪律体现在党的制度之中。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是严守群众纪律的重要表现。要切实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并严格抓好落实,真正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这是严明党的群众纪律的核心任务。要加强党内监督,所有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资历深浅,都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谁也不能违反,党内绝不允许有特殊党员和一般党员之分。作为纪律,就必须是铁的纪律,不能是“橡皮筋”纪律、“豆腐”纪律。对违反纪律者要“零容忍”,这样才能保证纪律的严肃性。在执行群众纪律中要防止两种倾向,既不能无限上纲上线,又不能偏宽偏软。

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当遵守群众纪律的模范,这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带动全党遵守群众纪律,有着重要示范意义。干部的职务越高,遵守、维护党的纪律的责任和义务就越大,绝不能自恃位高权重,或者因为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只用党纪来约束别人,而不让别人用党纪来要求自己。不仅要做遵守纪律的模范,还要带头同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作斗争。要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不能计较个人得失。

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随时随地改正缺点纠正错误

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杜绝“四风”,必须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不仅对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更是建立服务群众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破除“四风”,保证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锐利武器。毛泽东同志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同样,思想上的灰尘也必须经常打扫,不打扫就会污染党内空气,弥漫起来必定会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清洗思想和行动上灰尘的重要措施。只有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防微杜渐,把不良思想、作风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弄清是非,辨明真理,全党团结一致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相反,如果丢掉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党内政治生活必定会偏离正常、健康的轨道,党的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民主团结,坚决反对庸俗化倾向。党内生活庸俗化是目前党的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人不敢坚持原则,不讲真话,吹吹拍拍,对不良作风和坏人坏事不敢批评和斗争,“你好我好大家好”,“多栽花、少栽刺”,一团和气,党的利益让位于个人利益,这种现象危害严重。要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真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能只是研究工作而不研究思想、作风。要思想见面,特别是要经常检查密切联系群众的情况,纠正不正之风。要进一步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要参加双重民主生活会。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不能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也不能搞自由主义、敷衍应付。

要善于倾听群众意见,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共产党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难道还不能接受群众的批评吗?“知屋漏者在宇下。”人民群众奋斗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对现实问题最有切身感受。从他们的批评中,我们可以更准确、更迅速地找出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从而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加自觉地为群众利益而奋斗。

三、扎实做好信访工作,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分忧解难

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前提是要了解群众,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党和政府做什么。信访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反映着人民群众现实的生产和生活困难,是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注民生的重要途径。经常照照信访这面“镜子”,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群众的期盼,了解政策的得失,更加深入地把握党风建设状况。

加强信访工作,首先要正确认识信访工作。有的干部把群众来信来访当成额外负担,甚至把上访群众当“刁民”;有的认为群众来访是给自己工作抹黑;还有的认为信访是不稳定因素,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对的。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对于我们准确把握自身不足、查找自身问题、提高执政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群众向领导机关反映问题,这是相信党、相信政府的表现,也是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一种方法,体现了民主执政的要求,而绝不是什么不和谐因素。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