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抬进银行改密码”制度亟须人性化(5)

【案例】“抬进银行改密码”制度亟须人性化(5)

完善而周密的服务,必须要有“例外”的种种应对,否则就会造成合法性伤害。在很大程度上,处理例外是检验服务水平的一张试纸,在这方面有的机构做得很好。比如社保推行的异地验证,委托验收,视频办理,上门服务等等,就很好地解决了“本人亲身到场”的制度限制,既实现了程序上的合理合法,又很好地避免了老人奔波之路。如此看来,思路一换天地宽,服务方式不同结果便会泾渭分明。

制度是个好东西,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利用制度。善用者,制度就会成为利器,不善用者,制度就会成为凶器。商业机构也好,公共服务部门也罢,其秉持什么样的服务理念,就会在行为上采取不同的方式。银行坚守着僵化的制度,那不过是一种利己的极致,才有了“坐等上门”的死板;相反,只有将储户真正视为上帝,急其所急,忧其所忧,才会在利它之上做得更好。而破解之道,还在于要发挥权利对权力的约束,使权力对权利产生敬畏,如此才有更大的保障。具体到银行上来,打破行业垄断,实行充分竞争,让公众能充分“用脚投票”,倒逼效应最终得到发挥,制度也才能变得温情脉脉。

【启示与思考】

银行业作为我国的服务行业,更应该将服务群众的理念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在工作中在严守相关制度的情况下,更应该人性化服务,更应该在工作中体现服务于民,让金融业工作人员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可是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银行部门的工作人员所表现出来的服务态度很是生硬,不仅仅在工作中有拖沓的行为,甚至在这个别人员中服务群众时更缺乏耐心,缺乏一种为民服务的责任心,在上述新闻中,老人患了重病,要更改银行卡密码,竟然要被120急救人员用急救车送到银行营业大厅,即便如此,银行竟然也是出奇的冷漠。既没有给予老人特殊照顾,也没有听从建议采取现场录像拍照取证。如此冷漠,让人寒心。可这样的例子发生在银行,绝非是首次。面对相关银行做出这样的事情,不得不让我们说,与其说是制度冷酷道不如说银行的工作人员人性冷酷。

客户要修改密码,为了保证个人资金的安全,按照制度,需要本人前来,这是制度的规定,没有什么错,相反,这样的制度值得赞许。如果密码可以随意改,如果改密码不设防,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损者,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客户中也有一群人是相当特殊的,他们是重病患者,让他们本人到银行,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银行工作方面的冷酷一面,为了坚持所谓的制度,就可以不讲人性甚至罔顾生命?

银行的条例不可侵犯的确不错,可是银行部门作为服务行业,转换其工作思路,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人群,在提出申请之后,由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办理,所有难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正如银行所道歉的,以客户为中心,特事特办。如果真能够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这样的荒唐事就不会发生了。

一次的道歉无法杜绝以后的怪事发生,这一方面需要制度保证,另一方面需要提升服务精神,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将服务群众的理念落实在工作中,体现在工作中,让人民满意,不仅仅是在政府机关部门提倡,更应该在银行金融等服务业部门提倡。在这个事件中,银行部门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真正在工作的时候多多为群众着想,在服务理念上适当做出更人性化的调整,让群众满意才是当今服务部门最应该提倡的主旋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