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过度消费”的阿拉法特

被“过度消费”的阿拉法特

多年来,对于阿拉法特之死,尽管“死因”判断并不一致,人们还是普遍接受了阿翁“血液系统紊乱而死”的现实。然而,2012年7月,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公布了与之合作的瑞士洛桑大学辐射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指出根据从阿拉法特遗孀苏哈那里获得的阿翁随身衣物的取样结果,在阿拉法特私人用品上的钋的含量要比普通状况高得多,大约有60%至80%并非来自自然。此举让本已沉寂的阿拉法特 “死因”之争骤然升级。当年11月, 阿拉法特灵柩被打开,俄罗斯、法国和瑞士三国专家取出阿拉法特大约60个遗骨样本,并提取样品以备调查死因。

一年之后,尸检结果尚未公布,部分媒体却先躁动不安,有一种要将阴谋论进行到底的势头。的确,9年前阿翁入院急救不到两周即驾鹤西去,给人一种事发突然的感觉(可对比其对手沙龙昏迷7年后,仍能靠营养液维持生命)。但存在矛盾的事实本身也许并不能仅仅靠科学得到澄清,政治考量和操作仍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巴以特定的对抗格局下,尸骨早寒的阿翁被有关方面抬出来“过度消费”,不仅是其个人命运的凄凉写照,也是地区僵局悬而待解的讽刺性象征。

20131025_896648_600

“乌龙报道”

今年8月有消息传出,瑞士方面可能在9月中旬将阿拉法特的尸检结果移交巴方,但逾期一个月,阿翁尸检报告仍没动静。10月12日,半岛电视台网站转载了英国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网站当日刊登的一篇论文。该论文并未提及任何“尸检”可能提出的新证据,只是针对去年2月由洛桑大学辐射物理研究所对阿拉法特遗物首次分析后的病理报告做了一次同行验证评估,其结论也并非认定阿翁死于中毒,而是说取样结果支持遭钋辐射致死的“可能性”,而阿翁之所以未出现被辐射后的典型症状,如骨髓抑制、头发大量掉落,可能也与个人体质有关。

但在中东和中国一些媒体的报道中,瑞士科学家去年初从阿拉法特“衣物和牙刷上”残留的血液、尿液、唾液痕迹中检出大量钋210,被“错会”成从后来的尸检中发现了这些高放射性元素。而一些媒体在引用《柳叶刀》论文时,将“代表可能性的表达”转变成了肯定的语气。于是,所谓“《柳叶刀》证实阿拉法特被毒杀”的新闻满天飞。

10月13日,巴勒斯坦官员对新华社记者否认阿翁被证实死于中毒的说法,称巴方尚未接到正式的尸检结果。而阿翁死因调查委员会主席陶菲克·提拉维也表示,正式的尸检结果目前处于保密阶段,还没有递交给巴方。提拉维也否认巴方受到内部或者国际压力推迟公布消息。洛桑大学新闻发言人14日表示,目前尚不知何时会得出结论,报告若出炉,会首先递交给阿拉法特遗孀苏哈。

可以说,这是一起因媒体不熟悉内情而断章取义的“报道乌龙”事件。不过其背后也存在值得关注的政治动因。对于阿翁尸检结果推迟公布(部分因素在于法国医生调查研究尚未结束,三方会审尚未启动),就有巴勒斯坦官员说,可能是为了防止尸检结果对巴以和谈重启造成冲击。此外,考虑到半岛台的背景及立场,虽说炒冷饭,不难看出其对于“被毒杀”结论的渴望。尽管就算阿翁“被毒杀”,人们也无法在短期内获知谁是下毒者,就像叙利亚沙林毒气事件搞不清幕后黑手一样,但在这样的模糊语境中,以色列必将更多地遭受国际舆论的压力。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