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饭,就这样从一个校长的个人行为,成了全校老师的集体行为。
“我主要是负责打酱油的。”近日碰到一名副校长,她很认真地介绍起自己在食堂的工作,因为打酱油,学校很多学生的口味她现在都一清二楚。看到有学生朝调味处走来,她甚至能一眼辨出哪些爱添酱油,哪些喜欢来点醋,哪些喜欢又加醋又加酱油。她说:“现在不这样去食堂忙活一下,顺便和学生聊聊,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任校长打饭打了9年,一直有人说他在作秀。只是这话,文澜的家长是不会说的,因为他们觉得校长是真心对自己的孩子好。
这不,他上周五出差,前脚刚走,后脚就被学生惦记上了:“任哥什么时候回来给我们打饭?”
【媒体时评】
人民网:从校长给学生打饭看校长"职业化"
如果校长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校长职业”究竟是干啥,给学生打饭也打不出“亲和力”来。
杭州文澜中学的任校长今年67岁,自2004年迁入新校址后,每天在食堂为学生打饭,任校长值日的窗口总是排队最长的,同学们说,校长打饭时总问他们够不够吃,吃得好不好,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打饭校长”。
有舆论质疑任校长为学生打饭是作秀,赞成任校长做法的网友以“作秀能作九年来吗”来反击。在笔者看来,校长给学生打饭,可视为是该校校长管理、服务学生的一种方式,从校长职业化角度说,校长的职责就是管理好一所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校园服务,而评价校长是否“职业”,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是否满意。
梅贻琦先生曾说,“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椅子、凳子的。”这传递的意思是,校长不是官、不是领导,而是教师和学生的服务者。任校长给学生打饭,很形象地阐释了这种服务理念——校长并不高高在上,而是在为学生服务。那种将这种做法视为“作秀”者,是把校长定位为学校的领导,借给学生打饭“秀亲民”。
当然,这只是这所学校校长的做法,他所选择的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的方式,并不是说其他学校校长就要效仿,如果其他学校校长将其生搬硬套,那倒可能引来质疑。而且,如果校长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校长职业”究竟是干啥,给学生打饭也打不出“亲和力”来。
更重要的是,校长打饭只是其完成校长岗位职责的一部分,在打饭之外,校长是否尊重教师教育自主权,是否鼓励学生自由成长,积极开展社团活动,这才是根本。假如一名校长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是在食堂打饭看到他,而没有感受到他的教育理念、育人情怀,那么,这样的校长不过是食堂“大师傅”。
烟台晚报:“打饭校长”不仅温暖了学生的胃
一名中学校长,放下身段在学校食堂当一名勤杂工,每天替学生打饭,被人们昵称为“打饭校长”。也有人不看好“打饭校长”,甚至认为是在作秀。殊不知,能够把替学生打饭,坚持“秀”了9年多,并“秀”成了一种工作常态,“秀”来了部分校领导和老师的效仿,“秀”出了学生的一种期待和依恋。如此说来,“打饭校长”即便是一种作秀,也是多多益善。
勿庸置疑,“打饭校长”首先温暖了学生的胃。在校长打饭的窗口,学生排的队最长。因为,校长给学生打的饭菜份量最足。即便如此,校长还要问学生份量够不够,能不能吃饱,要不要再加一点。对学生饮食和身体情况细致入微的关心,在言语和行动上均得到了体现。而校长这种在生活细节上的关心,比在主席台上的高谈阔论、在讲台上的说教,更亲切、更真实可信,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事实上,学生也习惯了“打饭校长”这种关心,一旦在食堂见不到“打饭校长”,便流露出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