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

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

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栖息地中的重要部分,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境内,离成都市区仅120公里左右,距都江堰50多公里。卧龙处于邛崃山脉东麓,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高山峡谷区,5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101座,最高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这里峰峦重叠、云雾缭绕,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郁郁葱葱。卧龙地势较高而湿润,十分适宜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箭竹和桦桔竹的生长,是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的理想地区。核桃坪大熊猫饲养繁殖场和全世界唯一的大熊猫研究中心,拥有6个实验室,是观赏、了解大熊猫的好地方。

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的理想地区

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的理想地区

夹金山脉是野生大熊猫的主要生活地,现有野生大熊猫约240只,约占四川总数的1/4和全国总数的1/4。自1955年起,雅安市夹金山脉地区向国家先后提供活体大熊猫,占国家调用的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中的46%和我国赠予外国的“国礼”大熊猫的78%,是国际上野生大熊猫的最大供给地。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还是大熊猫、金丝猴等脊椎动物82种与珙桐等高等植物105种的模式标本产地。

全国普查显示,经历了第三纪热带环境、第四纪热带-亚热带环境和现代山地亚热带-亚高山寒温带环境的演化,目前世上只存有1590只大熊猫,80%以上聚集在四川。 

据最近一次大熊猫调查公布的数据,中国的大熊猫总数接近1600只。除了被确定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之外,中国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目前也已被“保护国际(CI)”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雅安,大熊猫的故乡

1869年5月4日,法国传教士戴维在穆坪地区(雅安市宝兴县)发现了第一只大熊猫,其皮制成模式标本后成为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引以自豪的镇馆之宝。大熊猫从此走向世界。

当时,戴维一共捕捉到4只当地传闻中的“黑白熊”,他满怀希望要将“黑白熊”带回法国,可惜“黑白熊”在启程运往国外时得病不治而亡。戴维只好把“黑白熊”制成标本,并写下多篇“黑白熊”研究资料。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兹又对“黑白熊”标本和戴维的资料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它的分类科目、种属关系。戴维将这种动物最后命名为“猫熊”(PANDA)。它的体型庞大,又被中国人称作“大熊猫”。 

雅安,大熊猫的故乡

雅安,大熊猫的故乡

雅安作为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被世人公认为大熊猫的故乡。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联合国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基金会将大熊猫定为会徽,宝兴县用汉白玉雕刻的十余个“大熊猫”,至今仍安放在基金会总部和各分部大门前。 

责任编辑:岳园、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