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陶养大学生之“大”(2)

何以陶养大学生之“大”(2)

第四,对文化的差异有理性的认识。对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利弊有良好的辨别能力,对世界先进文明和有益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同时尊重、包容各种异文化,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有理性的理解。

第五,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有积极的态度。对自然环境能够保持敬畏之情,以公民精神参与社会事务;对“麦当劳化”的现代社会存在的各种弊端有清醒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不做马尔库塞所言的“单向度的人”。

第六,形成独立的完善人格。当代大学生应敢于或者说追求成为大写的“人”,不受权势、资本的奴役,也不受制于外在的或内在的各种功利性目的,成为真实的、顺应个人内心的、与众不同的个体,认同真、善、美、自由和爱的价值。

以整全的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一代具有健全人格大学生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育界同仁长期不懈的努力。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以专业教育涵养专业精神。当前,大学采取分科教育,学生在入校之初就根据自己的志愿被分配进不同的专业,大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实,比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专业精神的养成。如师范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以及对教育之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坚定信念。

以通识教育涵养人格。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外的历史、哲学、文学、自然科学都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资源。通识教育不仅使大学生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人类文明的态度,对人类历史文化的敬畏和尊重,对其中的智慧和思想的汲取,并以此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

教师的“全人生指导”是重要的方式。在功利化的科研评价体制下,高校教师生存境遇不佳,重科研、轻教学成为常态,很少有人真正用心于对学生尤其是普通本科学生的培养,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冷漠、功利化、工具化。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只有以个性才能养成个性,只有以人格才能养成人格。”教师只有以自己充分发展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才能引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成长;以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深刻理解来引领学生的心灵完善,以自己高尚的灵魂来唤起和震撼学生的灵魂。在某种意义上,教师本人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化作一门最难忘的课程,成为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楷模。

培养人格健全的大学生需要整全的教育。整全的教育是直面人格培养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心灵更加美好的教育。整全的教育能附带地实现某种功利的目标,但是功利不是它的追求。整全的教育是各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学校能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社会能有合理的制度,家庭能对教育的结果有理性的追求。

即使是整全的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对于每一位大学生而言,所有的外部努力最终需要转变为自身发展的动力。今天,很多大学生会把责任推给外界,比如社会不公平、学校不负责、教育有问题、求职压力大,等等,由此对自己的成长不顺利有个合理化的解释。但是,在我看来,所有的批判最终必将回归到对自我的批判。每一位大学生需要常常向自己设问:我做得足够好了吗?我现在所做的事情能为我的人生、我的家庭和我所处的社会带来什么?作为老师,也应该向自己设问:我今天所从事的教育能为学生的人格养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因为批判和自省,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对自己和他人乃至整个社会负责任的人,也就不会伤害自己、他人和社会。这样的人会以爱和智慧为促进社会的美好和进步带来正能量。(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南京建邺区教育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