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革——时代对高考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在发展,高考公平的内涵也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丰富和变化。以往的高考公平,强调的是考试机会、过程的公平,也就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最基本的公平。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人们对人才的认识和要求也发生了改变。简单的分数已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特点。推动每个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维护学生自我发展机会的公平,成为时代对高考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推进高考改革,必须以国家人才战略和教育政策为指导,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制度设计,在突出程序公正、坚持统一考试主体框架不动摇的同时,向能够维护学生发展机会公平迈进。
第一,高考制度设计不仅要维护考试过程的公平,而且要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应有的贡献。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教育公平的深层内涵是要使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合每个人特点的教育。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公平的考试体系,使得不同区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通过考试获得符合其本人学能、潜力、专业性向的教育机会,是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
第二,高考制度设计要对素质教育发挥导向作用。素质教育是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体现公平的教育。高考是推进素质教育各项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落实的重要手段。好的考试,可以为学校、教师、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信息和建议。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上下功夫,在考试形式的改革上想办法,使高考内容与素质教育要求充分结合起来,通过考试向教育过程反馈信息,促进素质教育各项要求的贯彻落实。
第三,高考制度设计要充分发挥“立交桥”作用。高考不仅要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还要满足公民多样化的自我发展需求;既要为研究型大学提供人才,又要为职业技能型学校输送人才,还要分流一部分人就业。过去的考试主要是淘汰型的,考你的“不行”,今后的考试要强调适应性,考你的“行”。考试结果要能够为人才分流提供参考,要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