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结与展望
根据本文提出的目标一致性评估法和综合积分卡法,首次对过去十年经济体制改革评估基本结论是:党的十六大确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以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基本完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完善,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新体制初步确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基础性作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初步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成为世界经济贸易投资增长的最大贡献者。改革解放和发展了世界最多人口、最多劳动力、最多人才资源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极大地全面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11]过去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再次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然而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12]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清醒的看到,“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13]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减排节能压力不断加重,收入分配矛盾仍很突出,政府职能仍未到位或越位,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重要原因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生产力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仍面临诸多机制性障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对新一轮的改革做出顶层设计、总体规划,追求更高效率的改革、更加公平的改革、更加绿色的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J].2012.
[2]世界银行.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D].2012.
[3]迟福林.中国改革评估报告[M].外文出版社,2007.
[4]林岗.中国的经济改革道路:实质,意义和前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1:004.
[5]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n/?sa=t74v39d11166296&astatus=errurl.
[6]搜狐财经http:∥business.sohu.com/20130709/n381114535.shtml
[7]Halper S A.The Beijing consensus:how China’s authoritarian model will dominate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Basic Books,2010.
[8]Bremmer I.The end of the free market:who wins the war between states and corporations?[J].European View,2010,9(2):249-252.
[9]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J].人民日报,2003:10-14.
[1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3 年 3 月 5 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武汉宣传,2010 (6):6-20.
[12]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8-27/5213237.shtml
[13]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7-25/5085958.shtml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