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罗斯对工会的研究看工会转型

从俄罗斯对工会的研究看工会转型

摘要: 从苏联到俄罗斯联邦,工会进行了彻底转型,它从苏共党的助手还原成本质的社会组织身份,其主要职能从管理生产转变成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当代俄罗斯独立工联继承了苏联工会的物质、文化遗产,但不再带有政治色彩,工联独立于任何政党,它主要活跃在社会领域之中。随着俄罗斯的全面转型,工会也探索自身的发展方向,但是转型后的工会受到组织内部的弊病和外部因素的消极影响处境尴尬。

关键词: 俄罗斯;俄罗斯工会;工会转型 

一、俄罗斯对工会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纵观俄罗斯工会百年历史,它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沙皇时期、苏联时期和当代俄罗斯时期。俄国工会产生于1905年,1905-1907年间爆发的俄国革命使更多工人联合到了工会组织当中,壮大了工会的队伍,但是俄国工会在1917年二月革命之前受到沙皇实行的高压政策,力量薄弱。苏联时期工会受到行政指令和高度集权体制的影响,成为党和工人阶级的“传送带”,官方色彩浓重。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有关工会的理论、工会的组织结构及其与党、工人阶级的关系等方面直至戈尔巴乔夫改革前没有发生本质性改变。戈氏改革要求苏联工会进行转型,但是在1990年苏联解体之前,工会只是提出了转型的方向,其具体的改革方案与措施并未付诸于实践。 

虽然苏联时期工会的研究成果颇丰,出现了大量的有关工会的专著和论文,但是没有新的观点,大多围绕工会如何发挥党的助手作用论述。主要由于当时社会科学研究受到僵化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和书报检查制度的严格监控,研究成果基本都是叙述工会的成绩,对工会给予正面的评价,号召更多的工人联合到工会中并且支持工会的工作。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努力摆脱苏联时期的意识形态,将如何建立新俄罗斯联邦和发展市场经济作为工作的重点。但是,由于苏联解体初期,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叶利钦等其他领导人为了博取政治资本,甚至不惜牺牲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代价,经济改革的接连失败使居民贫困不堪。国内出现了群众抗议集会,工会组织各产业职工进行游行抗议,要求政府进行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以解决居民的贫困问题。1996年,叶利钦在国家总统选举中获胜,国家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政府开始将工作重点放到社会—经济领域方面。同年,俄罗斯通过的《有关工会及其活动的权利和保障》为工会的职能和作用奠定了法律基础。工会在社会—经济改革中的作用受到了一定重视,政府听取并且采纳工会提出的有关保障民生方面的意见。普京上台后,政治、经济制度趋于稳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市场经济转型取得显著进展,工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完善自身结构和发挥保护职能上,但是工会转型的道路并不平坦。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