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学术界对工会职能的研究更多地是根据法律文件[8]从理论层面进行的。许多学者主要是结合宪法、劳动权利和公民权利等法律规定和概念论证了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在全球化影响下工会在保护劳动者上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俄国学者们的主要观点是:苏联解体的第一个10年,国家处于发展道路的探索阶段,相应地,工会主要是进行重建、完善其结构和机制。工会的任务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相对繁重和复杂。国内出现了一些跨国公司,对于在跨国公司工作的职工,俄罗斯的《劳动法典》(ТКРФ)强调了工会的保护工作、促进了工会与在俄境内的跨国企业的领导人员签订集体协议。劳动协议的签订保证了劳动者和工会了解接收劳动力过程中的信息,有利于满足劳动者的社会-经济方面的需求,协议涉及雇工最关心的问题(工资、交税金额和公共管理费用等)。[9]
Васильева Е.В.认为,要将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和工会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法律只是在理论和形式上提及了保护劳动者,在实际生活中相关方面应当参与监督保护职能是否被有效地执行。国家和社会机构的相关部门要肩负起对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责任,监督包括劳动法规定的目的、监督的客体和内容;社会监督工作由劳动者(主要是劳动者的代表)承担,他们主要监督涉及劳动者社会—劳动权利的决定是否通过和实现。[10]
(三)工会的另一个重要职能——调节劳动关系是近10年的一个研究热点
苏联时期党管理经济,劳动结构单一,劳动关系只涉及国家与工人双方,双方极少出现劳动纠纷。工会的调节作用形同虚设,只是作为双方的一个桥梁,主要负责执行来自党的方面的指令。苏联解体后,国家进行全面转型——走市场经济道路和力求经济自由化、民主化。在此背景下,劳动关系领域发生了变化,国家经济分为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社会劳动参与者也划分为雇主(国家、企业或者私有者)、雇工与工会三方,他们通过签订集体合同来建立劳动关系。在俄罗斯《劳动法典》规定的社会伙伴关系中强调了工会调节劳动关系的重要作用。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调整劳动关系,相关法令不断地进行了修改,扩大了签订劳动合同所涉及内容的范围。
上世纪90年代初的私有化使社会转型加深了社会分层,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解体初期,大量工人失业、物质条件不佳等导致了社会出现了诸多矛盾和不满情绪,特别是在劳动关系领域中矛盾重重。为了与社会转型步伐一致,工会的活动也进行了调整,调节劳动关系、解决社会压力、缓解社会紧张气氛是工会的重要任务,它成为平衡国家、行政机关、私有企业主和劳动者之间关系的一个环节。集体合同为工会发挥保护和调节职能的作用提供了法律与事实上的保障。
工会的调节职能研究在俄罗斯学术界主要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是1982-1988年,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工会活动的分析,教育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该阶段主要是对工会工作的内容提出了一些理论—思想方面的概念,介绍了工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工会机关和组织的实践操作,要求工会重视劳动关系中的矛盾。1989-1995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在社会学知识和社会劳动学、社会和心理学管理领域采用了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工会的存在问题,即加强工会的调节作用。1996年至今是第三个研究阶段,工会的生存条件发生了改变,学者们通过对工会的价值、结构、地位、职能和作用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不同,新的改变对工会的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历史阶段工会应积极解决劳资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