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中:创新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路径选择(4)

孙文中:创新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路径选择(4)

通 过以上反思发现传统扶贫模式,主要有财政承受能力与解决贫困问题的需求之间的张力。扶贫程序的官僚化、计划性,扶贫机制不健全等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很低。 贫困农户的主体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明显不够,容易形成对政府和基层行政组织的依赖性。产业化扶贫容易造成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容易偏离扶贫目标。科技扶贫没有结合贫困地区的实情和农户需要,给贫困地区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问题。小额信贷模式没有发挥受益人的积极性,加之农村信贷监管和审计限 制容易造成扶贫资金浪费和流失。

四、   新发展主义对农村扶贫模式的启示

基 于对传统农村扶贫模式的反思和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差异认识的深化,农村的扶贫模式及其实践由 “输血”模式转向了 “造血”模式,而且是这两种模式有机结合。“输血与造血的协同互动”模式是较好治理农村贫困问题的必然选择 (谭贤楚,2011:226)。因此从新发展主义视角来看,中国农村扶贫的目标从缓解贫困转变为增强生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整体性的社会扶贫政策,包括建立劳动力市场,促进人力资本投资,通过生产性就业和自我就业,消除经济参与的障碍来实现这种转变。这种扶贫政策的目标是推动农村居民的全面发 展,手段在于增强其自身的生存能力。换言之,新发展主义的理念,给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带来了启发。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中指出: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重 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据此,按照新发展主义的理念,中国农村未来扶贫应确立由 “机会”和“能力”两个方面组成的最有效的扶贫战略。首先要给农村贫困居民提供谋生的机会,然后向他们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增加劳动力的人力资源,提高贫困居民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结合中国国情,这种扶贫战略需要建构一种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主体参与”的扶贫机制。政府以强制性为行为制定依据、规划方向,通过市场运作提高效率,社会、组织和个人依靠互助与合作发挥其服 务、筹资、监督等功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消除贫困,促进人力资本的投资。鼓励民众参与,给予贫困居民增权赋能,激发其生产自救、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型塑其主体性,改变贫困居民的价值理念,增加其权能感和实际能力。

1、重视和强化教育扶贫模式。在农村贫困地区,开展以教育为载体的扶 贫工作,旨在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增强其生存能力。教育扶贫既要治贫更要治愚,突破传统扶贫中直接给予贫困农户物质和金钱所造成的贫困依赖,也要提升其人力资本,更要型塑其新的价值理念,促使贫困农户树立自力更生的生存和发展意识。教育扶贫是多形式和多层次的教育,既包括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义务教育和 高等教育,又包括对成年人的职业培训;既传播知识和技术,又包括引导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对贫困地区农户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这要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较好的校舍条件和良好的师资;目前贫困地区的校舍条件整体上较以往已经得到改善,但良好师资还很缺乏,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待遇太低;政府应该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大幅度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世代贫困(林乘东,1997)。此外,要逐步开展适合当地农民需要的技能培训,但切忌进行那些不合农民需求、不适宜当地发展的技能培训。

2、推动异 地开发安置模式。异地开发扶贫模式在于通过鼓励和支持条件恶劣的贫困农户移民搬迁、异地开发的方式,开辟解决温饱问题的新途径。主要涉及两种情况:一些涉及国家重点工程的某些贫困地方和某些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另外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甚至引发某些地方病,健康尚不能保证,产业结构更无从改善,采用各种经营 方式都难以脱贫(陈凌建,2009:43)。针对这两种情况要创新扶贫模式,首先对有条件的移民多安置在城市近公路有田地有水源的地方,增加其就业机会,并且增加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国家建立移民安置区并对新安置区进行政策倾斜。通过提供安置费用、允许移民保留原籍一段时间的优惠政策,吸引和组织贫困农户 搬迁到基地安家落户,根据搬迁农户的意愿,恰当的解决农户户口问题,给予其平等就业权和经济权。这种扶贫模式将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农户迁移出去,能够缓解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为农户拓展外部就业提供出路。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