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中:创新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路径选择(3)

孙文中:创新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路径选择(3)

三、   从新发展主义视角对传统农村扶贫模式的反思

长 期以来,中国的农村扶贫工作主要由政府包办,由政府运作、政府服务、政府监督,这样的模式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解决普遍性的问题。但在当前,政府包 办的模式显然举步维艰,现实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最近十年,中国农村的贫困工作未能取得明显进展。而且当前贫困问题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由普遍贫困向区域贫困转变、由绝对贫困为主向相对贫困过渡、长期性贫困与暂时性贫困并存。贫困原因由原先物质困乏、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人力资本不足等外部性因素致贫 为主向生计不稳定、个体依赖性等内生性因素转变,加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市场化过程中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市场参与能力弱化,其生计特征从缺穿少吃转变为高度脆弱。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传统的扶贫模式不足以有效应对当前贫困多样元的特点。为此,本文从新发展主义的视角,透过扶贫理念、扶贫目标、扶贫手段三个方 面对传统扶贫模式反思。扶贫理念上,传统的农村反贫困模式主要是如何帮助贫困人口缓解贫困和摆脱贫困状态的,这种扶贫模式在政府主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当前而言也面临很多问题。扶贫目标上,仅仅是缓解贫困,没有重视增强生计能力。扶贫手段,仅仅是 “输血”,没有重视 “造血”。传统扶贫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直接救助模式。提供食品、衣物或现金等救助方式是帮助贫困人口最直接的方法。毫无疑问, 在遭遇到重大的自然灾难或人为原因造成贫困时,及时的直接救援工作是必须而且有效的。但对于一般性的扶贫工作以及灾后的重建,短期的、甚至长期的物质救援并不能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直接救助模式有可能让穷人养成福利依赖思想,导致贫困人形成逆来顺受的心理,让贫穷人士缺乏独立思想,进而生产能力较差、发展 动机不足,因此有可能造成扶贫 “越扶越穷”的状况。

其二,项目扶贫模式。该模式的优点在于 “以项目为中心,政府主导,扶贫要素投入力度大,能够在贫困地区集中力量建设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等项目,发展支柱产业,解决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奠定基础”(徐孝勇等,2010:162)。该模式的不足之处是:扶贫对象瞄准性低,容易造成追求政绩的短期行为,忽视贫困农户的 主体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强化其对政府和基层行政组织的依赖性。

其三,产业化扶贫模式。产业化扶贫模式通过确立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 地,提供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农户和企业双赢,从而实现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目标。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贫困地区特有资源优势,逐步形成 “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农民快速致富(张咏梅,2010:109)。该模式具有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以及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形成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优势,但是它也存在产业化扶贫的理念尚未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容易偏离扶贫目标、产业化扶贫资金不足等问题。

其四,农 业科技扶贫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利用先进科技来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它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先导,引导农村贫困地区对当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且要全面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农民参与市场的竞争力,以实现农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罗俊松,2013:233)。这一模式往往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要求农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种植农作物,希望能够通过农产品的丰收给农户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实践中,很多官员往往不顾当地农民的需求以及当地的实际生态、资源等情况,造成了相当多的失败例子,使贫困地区的农户雪上加霜。

其 五,小额贷款模式。小额贷款始于 20实际 70年代亚洲和拉美国家,并以一种扶贫方式广泛推广。其核心是一种通过一定的金融中介为具有潜在负债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小额、低息、连续的贷款从而帮助贫困农户的经营活动的特殊信贷方式 (杨兆廷等,2006)。这种扶贫方式由于信贷成本较低和鼓励农户自我组织,能够把贷款直接发放到农户,因此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一些国际援助组织经常使用的扶贫方式。这种模式的不足在于不能够与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主要表现为小额信贷没有和其他扶贫方式紧密结合;实施小额信贷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 合素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监管和内部审计有很大的限制;在选择项目中受益人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影响实施效果。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