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为聚合提供了必要条件
过去,趣缘群体之所以难以形成和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时间和空间结构的限制。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分配给了家庭生活、学习或工作,剩余的空闲时间不仅少而且是碎片化的,而基于共同兴趣的社会交往却尤其需要完整的、充裕的空闲时间,趣缘群体的形成更需要建立在常态化的社会交往的基础上。此外,从空间来看,空间范围越大,人们找到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伴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意味着,一定规模的趣缘群体的形成必须跨越不同的地理空间。然而,现实社会中的人们总是处于特定的地理区域中,其跨越空间束缚寻找到同道中人的可能性少之又少。可以说,时空结构束缚了人类向外延伸的触角,而网络技术及网络媒介却正好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在互联网中,时间是可以“保存”的,网络技术将人们的碎片化的空闲时间连接并整合起来,大大增强了碎片化时间在趣缘关系交往中的有效性。同时,网络社区更是将来自不同地域的人整合至同一个虚拟空间中,使得跨地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聚合成为可能。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在此,网络媒介正是在各个方面充当了人类的延伸,它打破了时空的桎梏,使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得以聚集到一起,促进了网络趣缘群体的形成。
除了消解时空结构的壁垒外,网络技术还能帮助人们突破固有的社会结构的束缚。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而人们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以自身的社会角色为脚本,不断地接收并践行其权利、义务及规范的过程。受制于社会角色的规范性力量,人们往往无法随心所欲地表现真实的自我,那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兴趣爱好也只能隐匿于内心。相较于现实社会,由网络技术所支撑的网络社会则具有匿名性、开放性等特征,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可以忘却并抛开现实社会角色的种种规范和束缚,遵循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意愿,进行主动的自我呈现和网络互动,甚至可以挖掘并建构出一个全新的“我”。正是伴随着社会结构性力量的式微,个人的主体性和自由度得到极大程度的凸显,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的趣缘群体聚合及趣缘文化传播也进而在网络虚拟社区中盛行开来。
社会变迁是聚合的根本动因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正促使整个社会出现了一种结构性的变化。一方面,社会分工正逐渐成为经济运转及社会联系的主导性因素。基于社会分工,人们在社会中基本上都从属于某一特定的社会领域,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纽带也由曾经的情感、意愿与信仰逐渐转变为社会结构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个体之间基于“本质意志”的社会交往变得越来越少,其结果就是个体在社会中越来越孤独,而这种孤独感的加剧又反过来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社会重聚的渴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