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全:论改革的逻辑(3)

高尚全:论改革的逻辑(3)

(三)基本经验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历经30余年的风雨历程,期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是依靠改革开放、依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不断扩大而取得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12年7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所说:“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而现在我们的经济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又与市场不能充分地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密切相关。唯有以改革扫清前进中的问题才是正确的选择,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是我们通过长期艰难探索得出的推动中国改革进步的基本经验,中国的未来发展也必须要遵循以市场化为方向的改革路径。

 二、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市场化改革方向是经过长期艰难探索的正确选择,我们应力排对市场化改革的干扰,而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

(一)市场化改革的改革方向是经过长期艰难探索的正确选择

计划与市场的争论长达一百年,长期以来,认为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是资本主义。后来觉得不搞点市场也是不行的,所以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想说明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为主”,把市场作为调节手段,起辅助作用。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有人仍强调有计划是重点。一直到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强调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根据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都强调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变化,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结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市场化改革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选择。

(二)排除对市场化改革的干扰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各种对市场化改革的干扰层出不穷,即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计划经济思维仍然在无孔不入地干扰市场化改革,尤其是在既得利益格局的驱动下,计划思维以各种面貌出现以谋求行政权力寻租的固化和扩大化。因此,在改革过程中的任何妄自菲薄和过度自信都不利于改革的深化,甚至使市场化改革误入歧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排除对市场化改革的干扰,必须要正本清源,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和内涵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被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和口号所迷惑。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具体说,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下实行市场经济,也就是说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因此,市场经济的规律,如价值规律等必须遵循,不能因为中国特色就不遵循这些规律。

坚持遵循价值规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的市场经济显然与强调政府主导、限制市场作用的“中国模式”有本质区别。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在全球率先使经济走出了困境,2009年实现了9.2%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这种背景下,有人就认为,应该充分肯定“中国模式”,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巨大成就来佐证“中国模式”的伟大,中国所以出现奇迹,就是因为形成了“中国模式”,并且把“中国模式”界定为:政府行政主导,受控市场。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