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群众“燃眉急”、“挠头事”

解群众“燃眉急”、“挠头事”

核心提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阶段来,辽宁省大洼县唐家镇先后创造并实施了“驻村指导”、“五位一体助基层”、“六民工程”等基层党建工作载体,赢得了全体党员的积极拥护和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该镇探索建立了由镇班子成员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进村入户接待群众制度,及时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近年来,辽宁省大洼县唐家镇先后创造并实施了“驻村指导”、“五位一体助基层”、“六民工程”等基层党建工作载体,赢得了全体党员的积极拥护和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该镇探索建立了由镇班子成员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进村入户接待群众制度,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展现出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社会得和谐、干部得锻炼的多元效应。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阶段,唐家镇党委感到,虽然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上没少费心思、下力气,也取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效,但群众中的老大难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一些镇领导习惯于面上指导、口头指导,蹲下身子“解剖麻雀”不多不够;另一方面,普通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指导员,对群众的难事不敢应承、急事不敢拍板、干群矛盾不敢做主,工作治标不治本、不深不实,久而久之,必将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对此,11名班子成员紧紧抓住率先垂范这一关键,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的身份进村入户,解决群众“燃眉急”、“挠头事”。 

接访制度形成后,唐家镇在村委会设立“第一书记”接待室,把每周三作为“第一书记”接待日,把当天受理、当天转办、首问负责、一周回复作为工作准则,由“第一书记”带领三名机关干部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待群众。在各村部、小卖店等村民经常集中地点设立公示牌,把“第一书记”制度内容、机关干部姓名、电话广而告之,让群众家喻户晓。 

镇党委出台了“第一书记”接待日考核制度,在接待日的第二天将接待日工作情况在电子显示屏上公布,以此督促“第一书记”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同时,要求“第一书记”把服务群众的过程作为强化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的过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不拥护、答不答应,作为今后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他们坚持“一把手”负总责,镇党委书记既是这项活动的设计组织者,又是活动参与推动者。不但率先垂范当好“第一书记”,还随时了解收集其他班子成员遇到的棘手问题,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加以解决。同时,向全镇居民广泛发放联系卡,明确提出如果不满意各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可以直接向“一把手”投诉。 

实际工作中,镇党委一班人感到:“大事”固然重要,但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也不能忽视。一方面,没有“小事”的铺垫,“大事”也很难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一些“小事”长期得不到关注,极有可能演变成“大事”。因此他们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第一书记”接待制度的根本要求,无论大事小情同等对待。对于群众反映的重大共性问题,梳理后经班子会集体研究解决;对于个性问题,坚持立说立办,诉求单第一时间反馈给职能部门,做到迅速解决。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共接待村民860人次,共帮助群众解决医疗保险、补办丢失身份证、孩子上户口、邻里纠纷等问题共计300余件。镇党委协调各方定期为全镇居民免费体检、让全镇中小学生喝上放心奶,争取资金5000多万元对北窑、朱家等村进行了整体改造。 

“第一书记”接访制度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新举措。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解决问题,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而带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升。唐家镇的“第一书记”把感情连到家、把意见听到家、把信息送到家、把工作做到家、把实事办到家,极大地鼓舞了全镇百姓建设“幸福唐家、健康唐家、美丽唐家”的积极性,使各村从里到外发生了质的变化。2012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22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0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3.5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13640元。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