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抑或消解:应该是怎样的列宁?(3)

建构抑或消解:应该是怎样的列宁?(3)

——与孔明安教授商榷

顺便指出,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划界与哲学的“党性原则”关系问题上,孔文的一个观念是错误的,是一种误解和误导。孔文说:“哲学的党性原则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界的标准上,凡是那种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就是一个战斗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是一个标准的布尔什维克分子;凡是坚持‘意识第一性’,或者变相地坚持意识第一性的,如当时的经验论者和怀疑论者,都是典型的‘反动的’唯心主义者。”战斗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标准的布尔什维克分子当然要求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观念和原则,但是,坚持这一观念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战斗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或者标准的布尔什维克分子。这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而且很容易造成对辩证唯物主义庸俗化和简单化理解的误导。在唯心主义者前面加上“反动的”这一限定语也会造成一种误解和误导。“反动”一词可以从理论和政治两个层面来理解。在理论上,作为唯物主义者,认为唯心主义观念是错误的,作为唯物主义的对立面也可以说是反动的。在政治层面上,反动是和革命性、前进性、发展性等特性和要求相对立的,而且具有相对性。唯心主义者就其唯心主义理论观念来说,较之于唯物主义理论,他是反动的;但是这并不妨碍这种哲学理论可能发挥积极的历史作用,比如黑格尔作为唯心主义者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他是革命的。

 二、列宁的反映论是唯心主义的吗?

孔文之所以肯定并坚持齐泽克在《重述列宁》中的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划界标准与哲学的党性原则区别开来的主张,是为了给“从列宁的反映论到哲学的党性原则之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一观念提供理论基础。其基本逻辑是:应该将唯物、唯心的划界标准与哲学党性原则问题区分开来,列宁的反映论是立足于唯物、唯心划界的理论基础上的,存在着重大缺陷。“列宁哲学思想的光辉并不是其在《唯批》中的反映论哲学思想,而是其宣称的党性原则,也即列宁的行动哲学思想。”正是由于列宁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列宁才在现实的政治行动中“不断突破那个反映论的自我”,不断远离反映论的理论原则,“一次又一次地否定原来的列宁”,遵循行动哲学路线的列宁才是真实的列宁,这样的列宁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列宁,“反映论完全是一种陷于无意识假定的带有自我偏见的信仰学说,而列宁所谓的党派偏见,即‘站在哪一边的姿态’反而是马克思真理观的具体体现”。

关于只从行动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列宁所导致的理论后果在后面再谈,这里主要讨论孔文对列宁反映论的批评。孔文对反映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主体的有限性。反映论立足于世界物质性的理论基础,但是在现实性上反映的主体具有有限性,有限的主体无法把握和证明无限世界的物质性。“与反映论相伴随的是主体的有限性而后不足,这两者其实是相对立的。”第二,反映论是唯心主义的。“齐泽克在此击中了列宁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及其不足,尤其是指出了列宁反映论的‘唯心主义’的特征。”除了齐泽克,孔文还引证了拉克劳、蒯因、黑格尔、司退斯等人的观念作为佐证来证明列宁反映论的唯心主义特征,“这里,无论是蒯因、黑格尔还是司退斯,包括齐泽克,他们都指向了列宁物质观基础上反映论的命脉:唯心主义的特征。换句话说,列宁口口声声的在反对唯心主义,然而,他却不自觉地陷入了某种典型的唯心主义的‘信仰’之中。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沮丧的哲学图景”。关于对列宁反映论唯心主义特征的论证,孔文主要给出了三个方面的论据:其一,列宁反映论的要害在于假定了在物质与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第三者,“即某个全知全能的反映所谓的‘客观现实’的‘超级智者’,这是列宁反映论的逻辑基础”。其二,“有关对象和客体的承认与否,确实与我们所处的话语系统相关,不同的话语系统可能暗含着不同的本体论承诺”。列宁的反映论就暗含着某种本体论承诺,而这种本体论承诺是一种误认,是无法证明的。其三,引证了黑格尔和司退斯的话语,表明物质本身只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在唯物主义那里抽象的物质概念被认作是一切感官事物的基础。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只存在各种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事物,不存在抽象的物质。孔文也转述了拉克劳的同样的观点,“那种抽象的‘物质’的客观属性的观点,不但不是唯物主义的,相反是一种‘唯心主义’”,而这与齐泽克对列宁反映论的批评“是如出一辙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