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关于话语系统与本体论承诺之间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并肯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历史唯物主义本身也强调,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话语系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特定的观念和方法。列宁的反映论当然有一定的本体论前提,这就是物质本体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孔文强调“有关对象和客体的承认与否,确实与我们所处的话语系统相关,不同的话语系统可能暗含着不同的本体论承诺”,是为了表明列宁的反映论就暗含着某种本体论承诺,而这种本体论承诺是一种误认或假定,是无法证明的。孔文在前文已经表明由于主体的有限性,关于世界物质性的观念是无法证明的。而列宁的反映论又暗含着世界的物质性这一本体论承诺,因此,列宁的本体论承诺是一种误认、假定或独断,由此表明列宁的反映论是误认的或者独断的。如同上文已经指出的,把世界的物质性观念看作是一种假定和独断是不正确的,在此基础上对列宁的反映论提出批评当然也是不合理的。第二,与黑格尔驳斥物质概念的思路相联系,拉克劳遵循着同样的理论逻辑。他认为“那种抽象的‘物质’的客观属性的观点,不但不是唯物主义的,相反是一种‘唯心主义’”,并据此对马克思主义提出批评,这显然是不能成立的。孔文也认可了同样的论证逻辑,并据此认定列宁反映论的唯心主义性质,当然也不具有合理性。这一理论逻辑的实质在于:“物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从物质出发就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因此坚持从物质出发的观念是一种唯心主义观念。从孔文所引用的司退斯的言论来看,作为黑格尔研究者的司退斯也具有同样的观念,按照这样的观念,所有坚持从物质出发的唯物主义都变成了唯心主义。这显然是不能成立的。问题的根源与黑格尔的错误相一致,以概念的外在形式遮蔽和掩盖了概念的实质内容,仅仅从概念形式去理解概念,把概念形式就说成是概念本身。
再次,列宁的反映论是否假定了物质和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第三者从而造成了反映论的唯心主义性质呢?孔文引证了齐泽克的两段话来说明这一论断,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也把这两段话摘录出来:“列宁的‘反映论’的问题在于其潜在的唯心主义:即它极力坚持物质现实的独立存在是外在于意识的,这被认为是某种症候式的转移,它必然掩盖这一关键的事实:相对于它所反映的现实而言,意识本身是被潜在地设定为外在物了。”列宁“并没有考虑到这一事实:‘主体反映’的偏见的发生恰好是由于主体是被包含在它所反映的过程之中——只有从外部观察这个世界的某种意识,才会看到‘事物存在的真正情形’的整个现实”。[9](参见孔文)这里有几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讨论,本身基于这样的逻辑前提设定:即思维和存在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极。之所以有这样的逻辑前提设定,是因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观念,两者的争论首先要找到一个共同的话语平台。在这样的话语平台上,唯物主义强调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可知论强调思维能够把握存在,思维具有把握存在的能力,而存在能够被思维所把握,存在具有被思维认知的性质。因此,意识外在于物质的话语前提设定,这本身并不能表明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只有在这样的话语前提设定的基础上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具体回答才能表现出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齐泽克看到了列宁反映论的话语前提设定,这是对的,但是因为这样的话语前提设定就把列宁的反映论指认为唯心主义是根本错误的。第二,思维的性质问题与思维的过程问题是两个不同的问题,齐泽克的失误在于把思维(反映)的性质问题与思维(反映)的过程问题混为一谈了。唯物、唯心的问题探讨的是思维(或反映)的性质问题,这时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本原,思维只具有第二性的地位,不能认为思维与存在具有相并列的本原性地位。在承认这一基本观念的前提下,在讨论具体的思维或反映过程的时候,这时意识和物质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极,是并列的存在,这时意识被理解为是外在于现实事物运动的。齐泽克强调“只有从外部观察这个世界的某种意识,才会看到‘事物存在的真正情形’的整个现实”,就反映的过程而言,这是对的,但是他不应该把反映的过程这个属于次级层次的问题同反映的性质这个属于上一层级的问题混同起来,不能因为在反映的过程中思维和存在具有同等的、并列的地位就认为在本原问题上二者也具有同等的、并列的地位。在这样误认的基础上认为列宁的反映论具有唯心主义特征当然是不成立的。孔文没有看到齐泽克的缺陷而是完全认可并接受了齐泽克的论断,对列宁反映论的所谓的缺陷的批评当然是不合理的。顺便说一句,孔文对齐泽克的观念可能存在一个细小的误读。孔文在引证了齐泽克的话后评论说:“在此,齐泽克直接点出了列宁《唯批》中反映论的要害所在,即列宁的反映论犯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错误,他假定了物质与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第三者,即某个全知全能的反映所谓的‘客观现实’的‘超级智者’,这是列宁反映论的逻辑基础。”从齐泽克的这两段话来看,他是认为:只要设定了意识是物质之外的独立存在,只要把意识理解为外在于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而不是孔文所解读的,在物质和意识之外假定了一个独立的第三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