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抑或消解:应该是怎样的列宁?(4)

建构抑或消解:应该是怎样的列宁?(4)

——与孔明安教授商榷

先来看第一方面的批评,关于主体的有限性问题。首先,孔文在唯物、唯心划界与哲学党性问题上指责列宁犯了“将两者混淆或等同的‘简单错误’”,然而在反映论和主体有限性问题上,恰恰是孔文(当然首先是齐泽克,孔文转述、肯定并进一步阐发了齐泽克的观点)犯了类似这样的“简单错误”。反映论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物质的属性和思维的特性问题,即物质能否被认识、能否被思维所反映,思维能否反映物质以及怎样反映的问题。而主体的有限性与知识的相对性讨论的是反映或认识的条件问题。事物能否被认识与事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被认识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世界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能被认识的事物。不能以后一个问题来反驳前一个问题,不能因为某个事物目前尚未被认识就认为这个事物不能被认识。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混同起来,以主体的有限性反驳世界的可知性,并在这样的意义上进而否定列宁的反映论,是完全不合法的。其次,在反映论与世界的物质性观念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个证实与被证实的问题,用齐泽克的话来说,“在科学知识中,我们开始知道事物存在的方式是独立于我们的大脑的”。一方面来说,世界的无限性与主体的有限性构成了一个矛盾,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指出的,“这样人们就碰到一个矛盾:一方面要毫无遗漏地从所有的联系中去认识世界体系;另一方面,无论是从人们的本性或世界体系的本性来说,这个任务是永远不能完全解决的。但是,这个矛盾不仅存在于世界和人这两个因素的本性中,而且还是所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它在人类的无限的前进发展中一天天不断得到解决,这正像某些数学课题在无穷级数或连分数中得到解答一样”。[7]“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地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前进的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的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8]也就是说,反映论对世界物质性的证明要在人类世代的延续中不断得到解决,不能因为某一事物的客观物质性在当下尚没有得到证实就认为该事物不是物质的,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已知的世界与未知的世界之间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有限与无限的关系,认识的实质即在于从有限中把握无限,从个别中推出一般的结论。正像恩格斯指出的那样,了解蒸汽机的原理,拆一台蒸汽机与拆十台蒸汽机是一样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正是认识的规律和要求。我们不能因为无法拆装所有的蒸汽机,就认为有些蒸汽机的原理和我们已经拆装过的蒸汽机的原理是不一样的。正是由于这样,我们能够从我们已知的有限世界的客观性把握到整个世界的客观性,也正是由于这样我们才说世界的物质性观念不仅需要科学的证明也需要哲学的论证。以主体的有限性来反驳世界的物质性的观念是不成立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指责列宁的反映论当然也就无法说服人。

关于第二方面的批评,即关于列宁反映论的“唯心主义”问题。首先,孔文引证黑格尔的话,论证说抽象的物质观是一种“唯心主义”观念,这种看法是不合理的也是荒谬的。孔文引用了黑格尔在《小逻辑》中的话:“唯物论认为物质的本身是真实的客观的东西。但是物质本身已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物质之为物质是无法知觉的。所以我们说,没有物质这种东西,因为就存在着的物质来说,它永远是一种特定的具体的事物。”(参见孔文)这里,黑格尔对唯物论的评论是不成立的,甚至是荒谬的。黑格尔的说法是,只存在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没有物质。按照这种逻辑,这个世界就没有水果,只有桃子、李子、苹果等等。甚至也不能说有桃子,桃子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指称的是多个具体事物的共性。这个世界是没有人的世界,只有张三、李四、王五等等,张三、李四、王五也不能被叫做“人”,因为“人”本身已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了,是不存在的。这种观念显然是非常荒谬的。黑格尔从唯心主义哲学立场出发,以为驳斥了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也就驳倒了唯物主义哲学。但事实上,他的这个驳斥是不成立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概念形式的抽象性,而在于概念是否有现实的指向,如果概念的内容是现实中的实际存在,那么把握这个概念也就意味着把握这个现实中的实际存在。物质概念实际上指称的是现实各种具体存在物的共同的一般的属性或性质,正如水果概念指称的是桃子、李子、苹果等等具体存在的共同的一般的性质一样。黑格尔从物质概念形式的抽象性推导出物质概念内容的抽象性,进而得出结论说不存在物质,这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不幸的是,孔文却陷入了同样的逻辑思路。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