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欧美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美国对欧热情上升,所谓美国“重返欧洲”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美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否会发生变化?美亚太战略与“重返欧洲”有无关联?如果有,美国对欧盟有何期望?欧盟又将在美亚太战略中扮演何种角色?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
近来,美对欧外交可谓攻势频频:奥巴马总统选择两名资深的“大西洋主义者”克里和哈格尔分别担任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美副总统拜登2013年2月初出席年度慕尼黑安全会议时宣称“欧洲仍然是美不可缺少的头号伙伴”;①接着奥巴马总统在其国情咨文中提出要与欧盟建立“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美新任国务卿克里将欧洲国家作为履新后的首访对象国。一时间,美国“重返欧洲”的说法充斥媒体。事实上,美国从来没有离开过欧洲,北约作为安全纽带,几十年来一直有力地将欧美双方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美国此轮高调宣示与欧洲关系的重要性,与其亚太战略的调整密切相关。
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大国也在这里扎堆,地区形势敏感复杂。美国作为超级强权,为确保其自身利益和影响力,加大对这一地区的投入是形势发展的逻辑结果。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最大的外交战略调整就是所谓的“重返亚洲”,也即搞亚太“再平衡”。②但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相关问题随之浮现。美亚太战略被各方解读为对中国搞遏制,中美互信受到损害;一些国家在美国或明或暗的支持下,频频对中国采取挑衅行动,亚太地区近年变得更不安全;与此同时,美国自动减赤机制已经生效,国防预算削减不可避免;中东乱局继续发展,美难以全力东移。凡此种种,使得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美新任国务卿约翰·克里在参议院就其提名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我不认为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力是目前所必需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希望非常谨慎地行事。”③事实上,在奥巴马第一任期末,美就已开始调整其亚太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化与其传统盟友欧盟的关系。早在2011年11月,欧美领导人就在双边峰会上决定,由美贸易代表与欧盟贸易委员牵头组成“高级工作小组”,评估双方经济一体化可行性。TFIP就是该小组一年多来全面、深入调研和磋商的结果。
亚太地区发展事关美重大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美绝不可能从这一地区后撤。因此,所谓美“重返欧洲”并不意味着美全球战略重点的变化,也不意味着美将回调其东移战略,而只不过是美东移战略中的一种策略调整。美希望借此将欧洲纳入其东移战略的主航道,借助欧盟力量更有效地实施其东移战略。正如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离任前发表的一次外交政策讲话中所说的,美国不是要把重心从欧洲转向亚洲,而是要和欧洲一起把重心转向亚洲。④
美国要想借力欧洲,就必须先安抚欧洲,稳定跨大西洋盟友关系。因为此前几年,欧美关系已经出现疏离趋势。奥巴马2008年当选受到欧洲国家普遍欢迎,但其上任后并没有给予欧洲更多实质性重视。相反,欧美双方因为在金融危机应对上的理念不同出现了更大矛盾和分歧。2010年奥巴马总统还罕见地取消了当年的欧美年度峰会。奥巴马政府决定推进东移战略也没有与欧洲盟友磋商,这在欧盟内引起较大争议,欧洲国家认为美不再重视跨大西洋关系,⑤甚至认为美在如此重要的问题上没有知会传统盟友是对欧洲的不尊重。⑥因此,美“重返欧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修补美欧关系,但更重要的考虑是,美希望借助欧盟经济实力强化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经济支柱。
近年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特点是军事当头。美通过各种安全合作增加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强化与该地区的盟友关系。短期看,美在该地区增建军事基地、扩大演习规模、推销军火等,能有效提升美国声势和影响力。长期看,一味依赖军事的做法难以持续。值得注意的是,美搞战略东移这几年,也正是亚太区域内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的时期。目前,东亚经济实力最强的中、日、韩三国正就建立自由贸易区展开磋商,其中中韩两国计划在2014年底前完成谈判。⑦中国与亚太国家的经贸往来更为密切,已成为日韩以及多数东南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美国债务总额已经超过其年GDP总量,未来还将急剧攀升。此外,美国市场容量下降,保护性增强,还大搞“再工业化”以吸引在外美国企业回流。所有这些都不利于美提升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当然,美也认识到其亚太战略的局限性,开始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意欲以此将亚太国家纳入美主导的经济体系,并以专门性、针对性条款将中国排斥在外,以从经济上遏制中国的发展,疏离中国与亚太国家间的关系。但TPP成员多属较小经济体,即使有日本加入,其影响力也比较有限,且谈判难度大,很难达成美所期望的那种高门槛协议。如果各方为达成协议附加过多的例外条款,其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美亟欲弥补其亚太战略的经济短板。在这方面,欧盟无疑能提供帮助。
欧盟当前虽深陷债务危机,但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是世界最大单一市场,又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关系非常密切。借助其庞大市场、投资以及官方发展援助,欧盟在亚太地区有一定影响力。欧盟如能在亚太配合美国,一方面可适当淡化美亚太战略的军事色彩,增加经济色彩;另一方面也可增强美在该地区的发言权和影响力。特别是美国与欧盟即将启动的TTIP谈判,更可能成为亚太“游戏规则的改变者”⑧。TTIP如果谈成,抛开其他不说,单就美亚太战略而言就将带来诸多好处。其一,增强美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外交实力。关税归零以及各种非关税壁垒的取消能够直接推动美出口,可给美经济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美国市场规模也将因为与欧盟单一市场联成一体而扩大一倍,美国企业将在全球更具竞争力,美国市场对亚太国家的吸引力将增大,美也将更有实力推进其亚太战略,如增加对亚太地区发展援助、扩大投资、提高从亚太国家的进口额等。其二,更有利于将亚太国家纳入美主导的经济体系。欧美经济总量约占全球一半,TTIP一旦建成,将因其规模而具有极强的辐射力。欧美双方与亚太国家缔结的一些双边自贸区协议很可能被TTIP吸纳整合。此外,相对而言,双边的TTIP比多边的TPP更易完成谈判,美还可以借助TTIP完成的声势推动TPP尽早达成,从而及早形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牵制力。其三,通过与欧盟经济一体化,可与欧盟合力制订经济规则和行业标准,阻遏中国在产业价值链上的攀升势头。2013年3月27日,美国国务卿克里结束在阿富汗的访问后又特别飞赴法国推销TTIP计划,这是克里在时隔不到一个月之后再次访问法国。因为相比英、德两国,法国在TTIP问题上相对要冷淡一些。克里特别强调,此举一方面可挽救欧洲经济颓势,另一方面也能与那些“不按规则行事”的新兴国家进行更公平的竞争。⑨TTIP还可有效地将欧盟纳入美国全球经济战略轨道,为中欧经贸合作制造更多障碍。
当然,美国也希望欧盟更多卷入亚太安全事务,并与美协调行动。2012年6月,欧盟理事会发布《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东亚指针》,这是2007年欧盟同类文件的更新版,其宣示的欧盟在南海等东亚系列安全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与美相似。2012年7月12日,借东盟地区论坛召开之际,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与美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发表《关于亚太地区的共同声明》,宣称欧美将就亚太安全问题进行协调。⑩有欧盟智库学者指出,欧盟针对亚太安全的这一系列行动与美施压有直接关系。(11)在这一系列行动之前,阿什顿领导的欧盟对外行动署曾接到美国务院邀请,后者要求欧盟与美就亚太问题设立共同议程。
此外,美国还希望欧盟能在中东、非洲、西印度洋等地承担更大责任。近年来,中东、北非局势越来越乱,而且看不到尽头。在美看来,埃及、突尼斯等经历过革命的国家需要稳定,叙利亚等国的反对派需要帮助,伊朗核问题需要解决,巴以和平进程需要往前走,非洲的恐怖主义活动也需要加以遏制,所有这些事情都将牵扯美很大精力,令美难以全力东顾。欧洲越有意愿和能力参与这些问题的解决,美就越有精力和资源用于亚太战略。因此,美“重返欧洲”也有给欧洲鼓劲的考虑。(1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