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未来欧盟在美国亚太战略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将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美国的压力和带动,欧盟的意愿和能力以及国际形势的演变等。随着美“重返欧洲”攻势的加强,欧美外交战略的协调性将大大提高,欧盟将成为美推进亚太战略的一大助力。但由于多重因素限制,欧盟也不大可能完全如美所愿扮演其中的角色。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欧盟将更多卷入亚太事务,其中既有美推动,也有欧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事实上,欧盟近来进入亚太的动作明显加快,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欧盟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而且根据2009年生效的《里斯本条约》,欧盟成员国已基本上将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主权完全让渡给欧盟,在这一领域欧盟可以用一个声音对外说话。因此,欧盟完全可以说是一个不逊于美国的经济巨人,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拥有极大影响力。近来,欧盟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逐步展开在亚太的贸易布局,特别是自贸区建设进展明显。2011年7月,欧盟与韩国的自贸协定正式生效;2012年12月,欧盟与新加坡完成自贸协定谈判;欧盟与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东盟国家的谈判也在加紧进行,其最终目标是与东盟作为一个整体签署自贸协定;欧盟与印度的自贸协定谈判已近尾声;欧盟2013年4月还启动了与日本的自贸协定谈判。欧盟在亚太的贸易布局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为未来与其他大国包括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经济竞争作准备,从客观效果看,还极大地配合了美亚太战略。作为美亚太战略的经济支柱,美也在力推自贸区战略,特别是TPP谈判。欧美在亚太的自贸区谈判、加上欧美之间正在启动的TTIP谈判,将使欧美日三大经济体深度整合,并对亚太其他小型经济体形成巨大的磁吸效应,最终可能形成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巨大市场。而且,欧美在亚太的贸易布局已给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消极影响,中日韩三国自贸区谈判在欧日自贸谈判、TPP以及TTIP的压力下将更为困难,东盟国家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意愿也将大大降低。
除大力推进自贸区建设外,欧盟国家领导人访问亚太国家的频率明显增加。2012年4月,欧盟派出史上最庞大代表团,参加了第19届东盟-欧盟部长级会议;同年7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在连续两年缺席后首次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并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13年2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及英国首相卡梅伦分别率庞大政商代表团访问印度,一者是为拉拢印度,平衡与中国关系,二者是寻求签署经贸大单。欧盟国家虽然普遍面临外交预算紧张难题,但其在亚太地区的投入并未减少,甚至还有所扩张。例如,英国决定,到2015年将在亚洲新设立8个外交使领馆,包括重启在1985年关闭的英国驻老挝大使馆,扩大现有驻亚外交团队规模,向中国、印度分别增派60和30名工作人员,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到2015年将外交部能说中文的员工增加40%等。(24)欧盟这些做法虽然并不完全针对中国,但因为与美亚太战略思路、步调一致,还是达到了为美亚太战略壮大声势的效果。
在安全及地缘政治问题上,部分为了配合和支持美立场和政策,部分出于对亚太安全形势可能恶化的担心,欧盟也可能更多关注和参与亚太安全事务。比如在南海问题上要求争议各方在多边框架内通过对话合作解决争端,寻求在解决朝鲜核问题上发挥作用等。欧盟将于2013年首次开展与中国防务安全部门的政策对话,未来欧盟还可能与亚太其他国家展开更多类似对话。在解除对华武器禁运问题上,欧盟态度将更为保守。欧盟及其成员国与亚太国家的防务合作也可能加强。2012年4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访日期间,与日本在联合研发武器装备等方面取得较大共识,包括联合研发、生产武器装备,研究制定政府间协议,对防卫装备品向第三国转移及目的外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建立防卫大臣定期会晤机制,加强联合研究和情报合作,建立两国外相“战略对话”机制,举行联合演习、训练及开展两军交流等。欧盟国家还可能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军火推销力度等。但也应注意到,欧盟卷入亚太安全事务将有其限度,比如,欧盟很难在军事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不大可能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对参与美在亚太地区组织的各类军事演习也将非常谨慎。欧盟国家对北约参与亚太安全事务也基本上持反对态度。(25)也正因为如此,欧盟将试图维持对美相对独立性,通过防务对话或军事交流,扮演一个相对中立的对话者和协调者角色,用一名欧盟官员的话来说就是,“美国是亚洲强权,我们则是一个亚太伙伴”。(26)
在价值观外交方面,欧盟也将是美有益盟友。对中国打人权牌是西方惯用手段,美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就是借所谓“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问题攻击中国。美前任国务卿希拉里就多次在访问蒙古等亚太国家时影射中国。欧盟近来虽然对华价值观外交力度有所减弱,但欧盟仍视价值观外交为其扩大全球包括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包括给东盟人权政府间委员会提供资金支持与行动指导。2011年以来,欧盟密切关注缅甸政治形势的变化,加紧调整对缅政策。欧盟官员接连访缅,积极与缅民主派联络、接触,加大对缅援助力度,敦促缅政府走“民主化”道路。2012年4月,英国首相成为第一个访问缅甸的西方国家领导人并与昂山素季举行了会谈。随后,欧盟解除了对缅经济制裁,以鼓励缅“民主化”建设。欧盟在亚太地区推进价值观外交固然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包括扩大影响力、借此实现更大经济利益、并对中国的地区影响力形成牵制等,但也是与美协调行动的结果。
在中东、非洲等地,为解除美后顾之忧,欧盟未来也将试图承担更多责任,欧盟内部对此已有深刻认识。(27)这既是为回应美要求,也是出于自身安全利益的考虑。比如在伊朗核问题上,欧盟还可能进一步加大制裁力度;欧盟也可以施加经济压力促使以色列重回谈判桌。
欧盟对美战略东移的另一支持体现在处理自身事务的能力。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放在欧洲,目的主要是为遏制苏联,防备其入侵。美近年来之所以能够实施战略东移,与欧洲的相对稳定密切相关。但欧洲未来是否能真如美所愿在亚太与美协同行动,在处理自身事务上让美放心,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欧盟经济持续低迷,债务危机不断深化、蔓延,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仍未完全排除,英国脱离欧盟的可能性也在增大,这注定欧盟将长期内倾,对外影响力和行动能力都将持续下降。如果发生欧元区崩溃或英国脱离欧盟的极端事件,将意味着欧洲一体化的大倒退,欧盟实力将严重受损,内部冲突也会增多。届时,欧盟连自身都将难以稳定,(28)更不用说稳定周边、进入亚太了。欧盟的弱化及其可能更糟糕的前景即欧洲一体化的倒退,还将深刻影响欧俄关系。冷战结束以来,欧盟不断东扩,俄罗斯则步步后退。欧盟处于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所谓价值观上的优势地位。近年来,随着欧盟影响力下降及俄罗斯开始力推欧亚联盟战略,欧俄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前苏联地区的争夺趋于激烈。美为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近年来一再试图缓和与俄罗斯关系,但美国内主张遏制俄罗斯的声音并未消解,美事实上也在关注俄罗斯的欧亚联盟战略。如果未来欧洲“俄进欧退”步伐加快,美将很难全力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
从目前情况看,欧盟在中东、非洲等地的作用也有其限度。欧盟将更多局限于以经济和贸易手段为主的“良治”、民主化改造以及小规模军事干预,比如欧盟海军在索马里采取的反海盗行动。事实上,即使对付利比亚虚弱的卡扎菲政权以及在马里采取有限军事行动,欧盟都不能独立完成。(29)如果中东、非洲等地爆发大规模冲突,欧盟将不得不请求美国帮助。
综而言之,在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压力及刺激下,欧盟配合美推进亚太战略的意愿增强,包括更多卷入亚太事务、在解决自身及后院安全稳定问题上承担更多责任等。但欧盟对美国的作用将更多体现在经济和价值观领域,在安全及地缘政治上的帮助则相对有限。国际形势若发生较大变化,如欧洲一体化发生倒退、中东等地爆发大规模冲突,或俄罗斯在欧洲更为强势、进取等等,都可能使欧盟在配合美推进亚太战略上有心无力,美“联欧入亚”战略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