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 点
三中全会是十年的战略部署、十年的设计蓝图,又是十年的路线图。
公报中传递的创新点比较多,我只能做一些简要的介绍和谈一些体会。
——经济
在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部分,三中全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做了一个很重要的界定。众所周知,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党的十四大到十八大,都提出了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创新点。在这次全会中,这种基本经济制度被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对这个创新的制度给予首肯,而且还会进一步推动。
公报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象地比喻为“东方巨人”,为什么能走得快、走得稳?就是因为“东方巨人”有两条腿——公有制、非公有制。
公报还特别谈到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说,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我们看看1949年的《共同纲领》,就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提出了五种经济成分。当然,后来我们搞了计划经济,又搞了国有化,后来就变成两种经济成分了,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显示了自身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多样化。随着政策的演变,逐渐发展出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成为典型的混合经济。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种混合经济非常适合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利于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使交易成本最小化。
发展混合经济对于中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刚刚对世界银行的《2013年世界发展报告:就业》作了一个评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全世界失业人口是1亿人,现在增加到2亿人。恰恰中国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仅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2亿人。如果不是中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话,今天的世界就不是2亿的失业人口,而是3亿。
从机制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中国能够创造就业?大家知道,过去的五六年,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全世界的就业。美国在2007年达到就业的最高峰,此后就业率直线下跌,虽然金融危机后又开始回升,然而迄今为止依然没有超过2007年的就业水平。现在美国总就业人数只相当于2001年的水平。欧洲的情况就更严重了。我昨天上午在北大参加一个会议,西班牙马德里大学的校长介绍了现在西班牙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状况,失业比例是多少呢?从原来的30%到40%,到现在基本超过了56%。他就问,中国是怎么创造就业的?我们回答,中国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会从各个方面千方百计创造就业。这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样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就使得中国的就业形势更加灵活,劳动力市场就更加具有竞争性和流动性。
当然,从老板的角度来看,可能会觉得员工的流动会使企业不稳定。但实际上,他可以通过很多办法吸引优秀的员工留下来,这就能达到迫使老板改善劳动条件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我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理性选择,也是必然选择。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几乎没有什么个体工商户,更谈不上私营企业。当时全民所有制企业、机构占到70%以上,城镇集体经济占不到30%。现在中国的就业情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吸纳3亿多城镇就业人口比重最大的实际上是私营企业,国有单位已经降至第二位。中国作为“东方巨人”,不仅要有两条腿,还要有更好的混合经济,这样才能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另外,此次全会决定中有一个地方做了很重要的修改。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说: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什么是“基础性作用”?当时有一个解释:我们刚刚搞市场经济,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够。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原因何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