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党员干部要会说“群众话”

重庆:党员干部要会说“群众话”

摘要:党员干部要为群众办实事,和群众打成一片,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会说、能说群众语言,这样才能够与群众真正心贴心。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把下基层,深入群众作为落实整改措施的重要举措。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到基层后,却发觉与群众搭不上话。有的党员干部未将自己视为群众一员,和群众讲话仍打着官腔;有的党员干部仍秉持“智者不言,言者不智”,认为言多必失,容易遭遇骂名,不如寡言寡语、少说少错;甚至有的党员干部还埋怨群众话难懂,群众工作难做。党员干部不会说话,在说话方面与群众“保持着距离”,这是整改不深入、不认真的一种表现。

党员干部要为群众办实事,和群众打成一片,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会说、能说群众语言,这样才能够与群众真正心贴心。倘若党员干部的话语中,词语匮乏,风格呆板,程式僵滞,容易让群众心生厌恶。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类似的“话语平庸”现象进行了概括,“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

语言是党员干部与群众交流不可替代的媒介。党员干部若能多讲一些群众喜闻乐听的“群众话”,不但可以消弭心理上的隔阂,人熟悉了,语言通了,感情自然会亲密,立场也会随之转变,群众才会从心里接纳你。比如说,邓小平同志讲“我是人民的儿子”、讲“白猫黑猫”论;再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多次讲话中提到的“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老虎”、“苍蝇”一起打,”牛栏关不住猫“等,大量运用群众语言,阐明深刻道理,通俗易懂,群众一听就明白。

摒弃官话、空话、套话,用群众的语言来开展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会说“群众话”是党员干部深入群众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认真整改必须达成的一项目标。其实,掌握群众语言并不是件难事儿,要做到用群众的语言讲群众愿听、爱听又容易接受的话,党员干部要对群众有感情,并对陈旧而顽固的话语体系更新换代。从根子上讲,需要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敬畏群众、心里装着群众、为群众着想。党员干部只有会说“群众话”,才能把话说到点上,说到群众心坎上,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真正转变作风,得到真收获。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