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的新进展

《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的新进展

——访武汉大学教授颜鹏飞

▲(采访者简称▲,下同):世纪之交的世界性危机所催生的第四次“马克思热”或“回到马克思”运动,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和出齐的《资本论》及其手稿,即新MEGAII的出版,在国外形成了依据考证版“重新解读”、“重新评论”的新MEGAII手稿热。经典的魅力在于促使人们“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从中寻找时代对接点、理论闪光点和生长点。在此背景下,《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再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您主持的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2011年)有哪些新进展?

●(被采访者简称●,下同):顾名思义,这里讲的“再研究”,就比较视角而言是对于《资本论》及其手稿以往研究的超越和深化;就文本学视角而言,是拓宽和夯实赖以研究的文献或者文本基础;就研究领域视角而言,不能局限于经济学研究而应该延伸到其他学科领域;就研究方法视角而言,我们主张传统经典著作与历史考证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张“四个分清”的研究方法;就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一视角而言,应该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结合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

《资本论》及其手稿博大精深,我们主要关注马克思方法论的再研究。其中蕴藏的方法论瑰宝,首推马克思“新世界观”、“新历史观”或“自然观”,其中包括总体方法论及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实际上是与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并列的马克思的第三大伟大“发现”:“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恩格斯,1859年)

总体方法论也被称为“总体性”原则、“整体性”研究方法或者经济学逻辑体系构建方法。马克思首次科学地区分了作为客体的“具体总体”或者“生产总体”,亦即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及作为主体并且再现于人的思维之中的“思想总体”。后者对前者的再现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规律、理论的建构,并最终赋予经济学逻辑结构体系的形式,是一个具有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这是“思想总体”再现“生产总体”和“具体总体”,主观辩证法或“概念辩证法”能动地反映客观辩证法,正确处理主体和客体、具体总体和思想总体、历史和逻辑之相互关系,并从总的联系和内在矛盾中阐述概念辩证法或主观辩证法的运动的“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的一门学问。它是超越了黑格尔逻辑学的“正、反、合”命题以及方法论整体主义的一场方法论革命。其主要的规定性还有:(1)结构的规定性和层次性。它包括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本身的结构,思想总体层次上的结构以及外在化的结构。(2)经济学范畴转化或移植的三大规律。一是范畴转化的动力来自范畴自身内在的矛盾而不能借助于后继范畴;二是转化路径是范畴中介管道;三是具备“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二重性的范畴,在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之间的移植规律。(3)矛盾分析贯穿于逻辑运动的全过程。马克思批判了形而上学的“排斥‘矛盾’的逻辑”观。(4)经济学元范畴(逻辑起点)、中心范畴、中介范畴的选择原则和方法。(5)抽象法、“内在观察法”以及从抽象呈螺旋式上升到具体的方法。(6)主体和客体、历史和逻辑、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以及具体总体和思想总体相一致的方法。(7)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关于反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辩证法运动的经济学逻辑体系。

这一方法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851—1857年是马克思总体方法论的形成阶段。被马克思评价为“为重要的社会关系观作了第一次科学表述”的《资本论》第1稿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是这一阶段理论研究的产物。其中的《导论》篇及其“经济学提纲”(8条)、“五篇结构”逻辑体系、“六册结构计划”和《资本论》四卷结构及其凸显的“大写的逻辑”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尤其是逻辑体系构筑方法的结晶。而作为马克思总体方法论的基石,就是集“从属”型与“创造”型或者继承性与更替性于一体的“总体”发展观。马克思还强调指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反映“生产力的概念和生产关系的概念的辩证法”运动的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