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说说暴雪天“趁雪打劫”的事儿

【案例】说说暴雪天“趁雪打劫”的事儿

【网络传媒案例】

【事件介绍】

哈尔滨暴雪惊现“趁雪打劫” 街边推车一次50元

11月16日起,哈尔滨市遭遇强降雪天气,一些道路严重积雪,许多车辆被困雪中。截至18日,哈尔滨市气象台已发布4次预警信号。许多街道、公交站出现严重拥堵现象,暴雪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交警、城管、环卫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清理积雪疏导交通。哈尔滨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

在这恶劣的天气下,有一群人却趁机发起了“雪财”。据悉,在哈尔滨市工农大街上,由于坡路雪多,车辆打滑,几名守在这里的人以20元至50元不等的价格收费推车。市民们都说他们这是“趁雪打劫。”

雪中推车收费?未必就真的是“趁雪打劫”

新闻中明确标着很扎眼的一个词叫“趁雪打劫”,于是,引发网友的热议。不少人谴责市民不尽人情,趁机捞外快,不道德云云。我认为没有必要放大推车收费这种行为。

“趁雪打劫”说法,是从趁火打劫演变来的,趁火打劫,即乘人之危谋取私利。那么,雪中推车收费,属这种行为吗?我认为,表面看,有这个因素,但实质没那么恶劣,倒是一种不错的有偿服务。

什么叫“趁雪打劫”?举个例子,媒体时常有这样的报道,公路拉鱼、拉蔬菜、拉鸡蛋的货车半路“抛锚”,货物散落在地,一些民众不但不帮忙,还遭哄抢车上的货物,或者,雪天出租车随意涨价,不加钱就拒载,我觉得,这才叫趁火打劫。而哈尔滨市民,帮助车主推出“误”在雪里的车辆,属于帮忙救急,出发点是好的,其行为也没对社会有损害,即使收点费也正常。

所以说正常,道理就在于这是“推车服务”,不是“趁雪打劫”。暴雪中大量车辆被“误在雪中,尽快走出“误”区是车主的愿望,也是一种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这市场就在车主与市民服务与被服务之间。此其一。其二,市民付出劳动就该得到补偿。市民推车不是强行协迫,是车主自愿选择,符合市场游戏规则,至于收取服务费,也是情理之中,毕竟收取服务费,你情我愿,无可厚非。

展开点讲,这种现象,同“各扫门前雪”一样,不同角度有不同观点。从道德角度,“各扫门前雪”当然不如互帮互助乃至无私奉献行为高尚,但从自我承担责任角度看,如果都能从我做起,自觉做好份内的事,也是一种值得称道的,毕竟付出的是劳动。同样,雪中推车收费,不如无私奉献高尚,但并非专门为了赚钱而推车,也有一个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和劳务报酬的问题。只要不损害公共利益侵犯他人权益,不必太苛责。

当然,理解“趁雪打劫”,不等于完全排除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高尚行为,从弘扬社会公德角度,还是要提倡在别人遭遇困难的时候,有搭把手的思想意识,并付诸行为上的“举手之劳”,但与推车收费并不矛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