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重大理论创新和亮点,表明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的深化,对推进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减少干预
我国35年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能否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我国改革事业,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决定》在谈到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时,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此前的“基础性作用”升级为“决定性作用”,是一个突破性的推进。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何谓处理好?标准是什么?依笔者看来,就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包括尊重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看似是政府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似乎政府与市场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实际却是两只手的职责分工不同,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市场看不见的手,是要在市场中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为什么由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几百年的历史证明,也包括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用市场进行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而政府配置资源,往往效率不高,并有可能带来寻租等方面问题。按照《决定》,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从一定意义上分析,改革就是政府自身改革,政府要管住自己的手,收回自己的手,用好自己的手。政府的手要转变为支持和辅助作用。按照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也就是自我改革。当然,“管好手”并不等于政府“完全撒手”,更不是束手束脚;相反,更应敢于“迈开腿”,更要内外兼修“迈稳步”,也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所说的“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因此,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分工,根除对GDP 崇拜,可能是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十分重要且基础性的工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