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充分释放市场活力(3)

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充分释放市场活力(3)

三、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水平,进一步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

《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水平,关键在于政府如何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方式,而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指令性计划,这是衡量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的一个尺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的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有时会引发通货膨胀、滞涨、经济衰退等,这种周期性波动会影响生产效率并对社会资源和生产力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着重于整体社会经济运作,透过诸种手段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政府管理国民经济,最主要的是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法律手段一般是指政府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公民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行政手段是政府发布的经济命令,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例如,政府下令关闭污染严重且安全事故频发的小水泥、小煤矿等。

政府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时采取的经济办法,即政府在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主要包括价格、利息、汇率、税收、信贷等。此外,一些经济政策的运用,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价格政策、扶贫政策、产业政策等,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宏观调控是间接调控,主要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节经济的运行,即依赖利息、汇率、价格等经济手段,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计划的含义是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经济政策;中央银行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调节货币供应总量,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财政运用预算和税收手段,调节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并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按照《决定》的提法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是为了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而不是为了配置资源。配置资源的主体是市场,而不是政府。把政府看作配置资源的主体,实际是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扭曲。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