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向国际通道“集体优势”  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

摘要:“古丝绸之路”曾经是中国与中亚及西欧各国贸易的桥梁,如今,一条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正重新崛起。其作为跨国跨区域的交通经济合作发展纽带,将成为中国西向开放新通道。

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提出之后,各界对中国扩大西向开放合作的讨论掀起新一轮高潮。在11月20日至22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物流博览会上,与会官员和专家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进一步明确和提升了西向开放战略意义,建议加快推进西部物流一体化进程,共同将西向国际通道打造成西部参与国际分工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体优势”。

1

(图片:11月20日,中国(四川)现代物流合作发展圆桌会议在成都举行)

向西开放战略具有全局意义

“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60项重大改革之一。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已是既定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指出,西向开放战略是对过去35年贸易战略的校正。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海路贸易得到迅速发展,而陆路发展相对滞后。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5年之后,提出西向开放,是打开西大门的战略性工程,将会对国际贸易格局、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产生重大影响。”曹和平说。

事实上,东部地区开放型外向经济的形成,得益于其海上贸易通道的便利。如今要实现西向开放,就必须打通中国直接与中亚及欧洲的经贸要素流动关节,尤其是“人、财、物”中最基本的物流。构建西向交通大动脉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