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以开放促改革 为发展赢动力(3)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以开放促改革 为发展赢动力(3)

核心提示:从国内看,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坚实,有利条件很多;另一方面,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用工成本在上升,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此外,政府职能转变和中介组织建设相对滞后。

对内对外开放互促进 国际国内市场深融合

记者:《决定》明确,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在这方面商务部将如何具体落实?

高虎城:这方面,商务部近期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正式启动,主要特点是体现主动的、内在的开放,核心是制度创新,并具有较强的示范性。我们将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其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在稳定出口增长的同时,要不断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进口。通过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促进我国产业提升和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要扩大粮食、能源资源等的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从而丰富国内市场,并缓解我国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约束。

——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全球价值链整合与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强规划引导,支持各类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鼓励企业通过设立或并购研发机构,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培育国际知名品牌等方式提高竞争力。要进一步简化企业境外投资手续,改善管理方式,完善“走出去”服务支持体系,强化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保障。同时,对外商签投资协定,比如,推动与美国、欧盟商签双边投资协定。

 做好顶层设计 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

记者:《决定》提出,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请问商务部将如何推进这方面的改革与相关工作?

高虎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流通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但也存在着流通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法制环境差、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

《决定》指出要“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这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国内贸易流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围绕《决定》提出的相关要求,我们重点将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制定指导国内贸易流通全局的发展规划,特别是要做好生活资料包括农产品等关系千家万户的重要消费品的流通和生活服务市场发展的顶层设计,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二是推进国内贸易立法,建立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国内市场。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进一步促进发展。

三是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功能健全的内贸公益设施,培育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四是推进信息和数据平台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目前,在网络购物方面,我们缺乏权威统一的数据,商贸流通领域的很多统计不尽完善,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五是清除市场壁垒,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例如,针对市场壁垒,我们已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制定了一个工作方案,将从完善法律法规、考评、社会监督机制等,尽快建立解决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