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供理论支持(2)

四川: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供理论支持(2)

——我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着力民生 促进公平正义

□省委党校教授

李翔宇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正是在此意义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责任定位更加清晰。《决定》要求:“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这就要求为政者做到:利益诉求能够耐心听,利益实现能够用心做,利益维护能够倾心为。把集中体现人民利益的民生问题解决得更好,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唯有如此,全面深化改革的事业才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决定》强调: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首次将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福祉提到贯穿现代化过程始终的高度。我国当前处于全面转型的特殊时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即合理协调利益关系以及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面临严峻挑战。党对人民庄严承诺,我们建设的社会,是公平正义一定得到弘扬的社会,要使全体人民真正实现“权利、机会、规则”的平等,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根本上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社会体制的载体,这个载体的完善,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深化改革。《决定》提出60项具体任务,与社会体制改革直接相关的内容就有9条,此外在经济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等方面的若干部署,也与社会体制改革密切相关。

“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谭文劲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整体谋划,联动推进,科学把握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特征,顺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

按“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的这一基本规律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持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改革实践证明,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改革配合和支撑,没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改革协同跟进,经济体制改革也很难深入,甚至会阻碍和延缓经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改革,就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按“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高度统一的组织领导。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得到有力的组织保障,才能有效克服各自为政和部门利益对改革的掣肘和羁绊。

四川是我国改革的重要发源地。35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探索,用巨大的勇气改革创新,激发出了无穷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当前,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正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为实现“两个跨越”不懈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就一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谱写出宏伟壮丽的四川篇章。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