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供理论支持(4)

四川: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供理论支持(4)

——我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四个坚持”要始终不渝

□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

李后强

我国35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决不能动摇。最重要的是“四个坚持”,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探索的基本结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夯实拓展,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贡献。

首先是必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领导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径问题。推进改革的目的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因此最核心的就是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绝不能偏离这个根本航向。

第二是必须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与战略问题。现实是改革的对象和源泉。结合实际,改革就会顺风顺水、卓有成效;脱离实际,改革就会停滞不前。因此,我们提倡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改革。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坚决破、坚决改。

第三是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主体问题。改革的目的是推动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制定改革措施。

第四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与方法问题。改革是系统工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十分重要和必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求我们把决心与信心、态度与方法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要求我们把理论与实践、广度与深度、上层与基底结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川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石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过去10年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升到理论政策的高度,把文化体制的改革发展置于整个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中,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各项任务,凸显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下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路线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抓住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这一关键。经过多年的改革调整,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管理体制已有很大改观,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为此,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管直属单位向管全社会转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着力建立健全“两个体系”。一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另一个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点是着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完善文化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实现大的文化集团和具有创意的小微企业均衡发展、公有制文化企业与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特别注意推动文化服务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要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敢于向“深水区”和“攻坚区”挺进。文化体制改革已走过10个年头,已从过去的“破冰期”挺进“深水区”。为此,我们必须要有敢于碰硬的勇气和信心,要有各项改革政策的协调配合,要更加科学规范地用体制改革后形成的全新机制来处理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坚决破除一切妨碍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