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二为”思想的当代演进与理论思考 (2)

毛泽东“二为”思想的当代演进与理论思考 (2)

当然,延安时期毛泽东“二为”思想对政治方向的过分偏重也为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后世演变埋下了异化的种子,并在建国后历经过渡时期、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最终走向“文化大革命”的极端境地。然而,毛泽东“二为”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和误读,并没有撼动它在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导向性地位,它反而成为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催促当代领导者从文化建设实际出发对“二为”思想进行辩证审视和积极发展。后世沿着毛泽东“二为”思想的精神轨迹走出了一条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道路,毛泽东“二为”思想也在此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理论生机。

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毛泽东“二为”思想的历时性发展

1.“为政治服务”思想的历时性发展

首先,邓小平“为社会主义服务”文化建设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为政治服务”思想。 

十年动乱结束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生产力标准取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纲领,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重心。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目标,精神文明被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加以阐发。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为基础,新一代领导者对毛泽东“二为”思想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反思与重建。1980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我们的文艺工作总的口号应当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根本需要服务,在今天,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服务”。

从“为政治服务”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转变体现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与毛泽东文艺“为政治服务”思想的合理继承关系。“为政治服务”思想强调要争取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就要以无产阶级价值观统领革命工作。虽然这一思想主张最终走向了文化专制的极端境地,但其对于价值航标地位的强调却从另一个侧面彰显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新时期“为社会主义服务”思想首先继承了“为政治服务”思想的根本主张,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形成过程中,邓小平曾经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出“理想”[3]的重要性问题,不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终将陷入虚无主义的历史漩涡当中,这既是“为社会主义服务”文化建设思想得以确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体现了“为政治服务”与“为社会主义服务”思想的承继关系。与此同时,“为社会主义服务”思想也发展了“为政治服务”思想,生产力标准的确立进一步丰富了“为社会主义服务”思想,使其既包含了为实现最高理想而奋斗的价值航标,又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具体奋斗目标。与“为政治服务”思想所包含的过于求“纯”的理想主义色彩相比,“为社会主义服务”思想具有更强的现实主义品格,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空间,是“为政治服务”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创生。

第二,江泽民“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思想实现了对“为社会主义服务”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升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认识到,在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的同时,更要大力推动本国先进文化的发展。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思想进而被纳入到党的本质内涵之中,为文化建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从多个方面实现了对“为社会主义服务”思想的理论升华。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