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指挥棒还在,课改难彻底
有惠州市教育界人士指出,南山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办学自主性权限较大,不像公立学校一样要经过教育部门的审批认可,“这就给了愿意改革的学校相对较大的操作空间。”该人士指出,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真正从成绩考核机制上进入实操的学校屈指可数,“许多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最后还是围绕着文化课转圈。南山学校的课改实践,不管结果如何,都能为惠州中小学教育提供一定的经验。”
不过,该人士也指出,南山学校的课改实践幅度最大的部分仍放在小学低年级,越到高年级越趋保守,“只要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还在,素质教育改革就难以彻底推行,因为文化课的评价标准始终是无法越过的一道坎”。
背景
“减负”趋势逼出改革方案
今年8月,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在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不给学生留书面作业等主张引发热议。这也成为南山学校大刀阔斧推出“小学部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方案”的契机。
根据该校的新方案,一二年级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仅占其综合素质评分的20%,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运动特长三项分别占比20%、40%和20%,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多参加体育锻炼。不过,到三四年级,文化课成绩比重上升至50%,五六年级则上升至70%。
据了解,目前惠州市内以量化方式推行综合素质教育,并在低年级中重点培育学生行为习惯的学校,仅有南山学校一家。
南山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9月份拿出新方案之前也有所顾虑,后来在学生家长中间进行了前期调研,确保了家长的知情权,也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才信心满满地推行下去。
“这学期有一名学生转学过来,期中文化课考不及格,但家长还是很满意,因为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养好了,以前经常打架,家长隔三差五要被请到学校,转学过来后未出现一次打架的情况。”该校小学部主任周红说,关键还在于家长观念的转变,文化课成绩好坏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更加重要。
小学期中考“顶碗”:素质教育?折腾孩子?
背景——借“减负”推改革
今年8月,教育部拟定《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引发热议,也成为南山学校开展课改的契机。其新方案规定,一、二年级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仅占其综合素质评分的20%,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运动特长三项分别占比20%、40%和20%,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多参加体育锻炼。不过,到三、四年级,文化课成绩比重上升至50%,五、六年级则上升至70%。
叫好——积极的尝试应鼓励
贱小仓:这个比做题好多了,终于开始教礼仪教做人了!
环球时报:一次积极的尝试,应鼓励,而非谩骂挖苦。
武艳丽1972:我觉得比成绩还重要,现在小孩缺的就是这个。
借我一袭华美的裙:这才是教之根本,有效预防高分低能类学生的出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