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任直接升院长,他行吗?”不少同事对徐克持观望态度。但徐克却充满信心:“我知道不少人有些怀疑,但我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带领医院创新改革,我觉得自己可以试着努力去做!”
走马上任后,徐克进行了认真的调研,通过分析医院患者构成,徐克发现看病难和贵集中体现在基层患者身上,省城大医院的患者六七成都是农村来的病人。徐克还发现,在省城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轮番手术筋疲力尽的同时,县级医院却出现了“百姓不光顾,医院要荒铺”的局面。
据此,徐克没有像一些大医院那样,盖新楼、办分院,通过横向扩张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探索资源纵向整合新模式,下沉基层,与薄弱的县级医院协作办院、联盟办院和集团办院,让三甲大型医院与基层医院,共同分享大医院的声誉、优质的医疗资源、优良的人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
借原卫生部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号召的东风,徐克开始了服务基层的“四步曲”。在医大一院建辽宁省县区级骨干医生培训中心,面向全省给基层医生提供免费吃住、免费培训的服务;2007年开始启动协作医院项目,专家下基层对口帮扶;进行城乡一体化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远程挂号诊断,重患病人及时视频会诊;率先提出集团医院模式,医疗资源逐级下沉,重症病人逐级上转,建立分级医疗长效机制。
徐克的做法当时许多医院同事并不认可。胸外科副主任刘宏旭告诉记者:“我当时觉得他这是不务正业、劳民伤财。专家都跑到基层医院做手术,患者都不用跑来大医院看病了,医院收入咋整呀!”
然而,刘宏旭后来却发现,医大教授们在基层坐诊,以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吸引了更多的大病患者选择到医大一院就诊,这几年大病住院患者大幅增长。
“令我没想到的是,有时走在县城大街上,都有不相识的农民惊呼‘这不是刘教授吗’,然后上来跟我握手,说些感谢的话。”
这些,让徐克和他的同事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目前,医大一院已与全省44个县中的21个县建立了协作办院和集团办院模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令业界刮目相看,徐克更被称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急先锋”。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把一般的常见病治好了,疑难杂症再到大医院去解决。让医疗资源逐级下沉,重症病人逐级上转。”徐克说,实践证明纵向整合、帮扶基层医院并不是公立大医院的负担,而是在患者、基层医院和三甲大医院实现了多赢。
徐克喜欢干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越有新的问题,越想知难而上。他说,有新的思路和想法,才有新的动作和结果。
他的努力,给辽宁公立医院改革甚至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做出了样本。但徐克却深知,这仅仅是“一点”进展。
徐克说:“我们一家医院的改革和探索解决不了问题,公立医院改革还是要从顶层设计开始,改革医药定价机制和流通体制,加速推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至于他自己,“急先锋”——这是他对自己的期许,也是他对患者的承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