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区县都将有医联体(2)

北京区县都将有医联体(2)

核心提示:北京将全面推广由大医院“牵手”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组成的“医联体”服务模式。到明年6月,每个区县至少将有一个区域医疗联合体。2016年底前,全市医联体的数量将达到50个左右,争取实现居民全覆盖。

焦点1

医保报销障碍如何解决?

医保未来有望按医联体定点报销

记者了解到,医联体运行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每年医保的总额控制指标是按上一年度的实际发生额测算的,组成医联体后,下级医院由于接收大量康复期病人,医保总量可能超支。

此外,受医保定点机构限制,患者在医联体中的核心医院就诊后,想“下转”继续治疗时,须选定下转医院作为自己的定点医院,才能享受医保待遇。

“最理想的状态,是按照基层、二级、三级医院的总包体系报销。”路明说,医保按照医联体付费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但当前我国患者就诊的自由度非常大,固定的首诊负责制还没有形成。

据了解,在北京市医联体推进方案中,已明确会研究医保相关政策的改革,并得到了市人力社保局的支持。下一步,人力社保部门将通过完善政策,引导医联体落实医保要求,向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并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就医。

焦点2

怎样解决药品“断顿儿”问题?

三级医院将被要求多用基层药品

由于社区医院等级较低,部分药品不允许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患者虽然转到社区就诊,但某些药品仍需要到大医院取。

“一些患者没法不到三级医院看病。”路明坦言,今年9月,北京启动社区药品目录扩容,围绕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增加224种药品,涉及1200多家医疗机构,但一些大医院没有使用基层药品,使得治疗中断。

他透露,国家卫计委即将出台新政,要求三级医院加大基层用药目录的使用,并将纳入医院考核指标。规定出台后,将提高大医院使用基层药品的比例,以保证患者从大医院回到基层继续治疗时,用药能够持续。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