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1
医保报销障碍如何解决?
医保未来有望按医联体定点报销
记者了解到,医联体运行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每年医保的总额控制指标是按上一年度的实际发生额测算的,组成医联体后,下级医院由于接收大量康复期病人,医保总量可能超支。
此外,受医保定点机构限制,患者在医联体中的核心医院就诊后,想“下转”继续治疗时,须选定下转医院作为自己的定点医院,才能享受医保待遇。
“最理想的状态,是按照基层、二级、三级医院的总包体系报销。”路明说,医保按照医联体付费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但当前我国患者就诊的自由度非常大,固定的首诊负责制还没有形成。
据了解,在北京市医联体推进方案中,已明确会研究医保相关政策的改革,并得到了市人力社保局的支持。下一步,人力社保部门将通过完善政策,引导医联体落实医保要求,向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并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就医。
焦点2
怎样解决药品“断顿儿”问题?
三级医院将被要求多用基层药品
由于社区医院等级较低,部分药品不允许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患者虽然转到社区就诊,但某些药品仍需要到大医院取。
“一些患者没法不到三级医院看病。”路明坦言,今年9月,北京启动社区药品目录扩容,围绕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增加224种药品,涉及1200多家医疗机构,但一些大医院没有使用基层药品,使得治疗中断。
他透露,国家卫计委即将出台新政,要求三级医院加大基层用药目录的使用,并将纳入医院考核指标。规定出台后,将提高大医院使用基层药品的比例,以保证患者从大医院回到基层继续治疗时,用药能够持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