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等级化避免‘分分计较’”
解读:高中生拿毕业证,需要参加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包括通常所说的“会考”。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袁振国介绍,目前已有很多地方将学业水平测试,从高三移至高二进行,这样有些高二学完的课程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一门一清”。
但为避免学生负担过重,教育部拟采取所有高中课程“一门一清”的办法,并要求考试结果摒弃百分制。
具体如何操作?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教育部拟规定,一门课程有两次考试机会。原则上,既然教育部要求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等级化,有些课程就可以分成“合格”、“不合格”两级,如体育可以这样计分,而有些课程则可以分出A、B、C、D,比如英语,这样就可以避免“分分计较”的现象。
焦点3 大学录取不只招办说了算
王定华:大学的录取要体现多元化,发挥教授的作用,而不只由招办主任确定要招收谁,教授要组织录取委员会,共同决定这个学生我要还是不要。大学还要制定学分互认的办法,让跨校跨系转学成为可能。
“特长生、补录环节易滋生腐败”
解读:目前,大学招办主任的权力究竟有多大?
“高校内部招生录取的主要权力在招办。”昨日,杨东平介绍,目前高招是大批量集中录取,此外还存在操作主观性较强的特长生、补录环节,在杨东平看来,这些环节往往滋生高考腐败,而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接受调查一事可能是其中的最新案例。
“大学的招生腐败案再次揭示出,教育部只是提倡‘阳光招生’口号而缺乏配套制度建设的问题严重性。”杨东平认为,由教授组织成立录取委员会,统管高校的招录工作,可以分散招办主任权力。
焦点4 取消行政级别 校长职级制
王定华: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实行了职级制度,就可以减少参加有行政级别人参加的不必要的会议,潜心教学管理、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工作,为成为教育家创造条件。
据介绍,实行了校长职级制之后,校长工资待遇不但不会减少,还要有所增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