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用这样的科学理论武装人民群众,既要有助于并服务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又要着眼于并致力于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思想疑虑和现实关切,深入剖析矛盾问题,及时给予有力回应。要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落到实处,完成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务必把讲“怎么看”与讲“怎么办”结合起来,把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统一起来。只讲“怎么看”不讲“怎么办”,那是徒有说教,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才有助于说做一致,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好。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30]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和现实矛盾,向群众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讲清楚如何看、怎么办,帮助人们区分主流与支流,分析成绩与不足,引导人们以理性眼光看待,以平和心态面对,在矛盾中看到机遇,在困难中看到希望,从而汇聚起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不断彰显科学理论的价值和力量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第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方式,是将科学理论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手段,创新形式。
人民群众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无论是作为对象还是作为主体,都务必按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愿望,以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语言风格和话语习惯,去宣传、阐述、运用和丰富科学理论。在这方面,我们从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活动、宣传活动以来,就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以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重点,中央宣传部连续多年有计划地组织编写通俗理论读物,先后出版发行了《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理论热点18题》、《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七个怎么看》、《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辩证看,务实办》等有影响的著述。这些著述,选题准确,文风朴实,语言鲜活,说理透彻,解答热点难点细致深入,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及时,展示了通俗理论读物的魅力,深得社会各界好评和称赞。
大众明白才是真。要使大众明白,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突出时代性、人民性、通俗性,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亲和力、感召力。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找准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的结合点,切实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要坚持正面引导、因势利导、深度引导,普及科学理论,深入解读政策,把道理讲充分、讲透彻,积极探索理论宣传普及的有效形式,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广度和深度。此外,推进理论大众化,还要积极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多媒体等,增加宣传教育的科技含量和信息技术含量,将理论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增强人民群众的学习兴趣。要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朴实、雅俗共赏的语言,增强科学理论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感召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