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内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必须放在当下、放在当前,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亦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24],是与人民群众最接近、深受人民群众信赖的认识成果。这一科学理论,既体现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又凝结为一条正确道路、一整套制度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群众、教育人民,使之成为大众所需要的认识工具、内在信念和行为指南,我们需要从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紧密结合上,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化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追求时,亿万人民群众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和坚定支持者,亿万人民群众的行动就能够转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物质力量。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相适应,大众化的内容还包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诸多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等。人民群众最实际也最朴实,往往是通过亲身感受,通过看到听到体会到的生活水平提高、自身利益满足、社会进步发展等,产生并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戴,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信赖。为此,我们需要向人们及时宣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把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归功于人民群众。邓小平就说过:“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是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25]而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诸多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等,如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不公、腐败、生态遭到破坏、食品安全等与人民群众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和漠视,而要主动阐释、积极应对,采取得力措施下力气去解决好。这恰如毛泽东所说:“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26]
第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是用科学理论武装人,解决好怎么看与怎么办,进而凝聚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我们党十七届中央领导集体主管思想理论宣传的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多次讲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充分发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巨大作用,始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27]要求我们“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阐释,引导干部群众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针对当前干部群众中出现的一些思想疑虑和困惑,针对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阐释,帮助干部群众明辨是非、澄清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28]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也指出:推进理论大众化,要站稳大众立场,牢固树立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情怀;要直面大众关切,着力回答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增强大众共识,凝聚起推进改革建设、共创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29]。刘云山同志把“直面问题、聚焦热点,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视为理论大众化的重要任务[30]。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