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碰撞·依存(2)

调整·碰撞·依存(2)

——2013年大国关系素描

今年适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未来5至10年的合作画就了“路线图”,中欧合作共赢的主旋律更加激昂。

欧洲“向东看”,中国则“向西开放”。在与“老欧洲”夯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同时,中国也正热情“拥抱”同处发展转型期的中东欧国家。共同的发展需要、经济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支撑起双方合作的最大空间。

 在碰撞中握手

2013年,大国利益冲撞如暗流涌动,未曾停歇。

“冷战”后,美俄之间仍存诸多龃龉,利益冲撞不断。在伊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上,双方各执己见,分歧难解。今年8月,俄罗斯向曝光美国情报监视项目而使华盛顿颜面大失的美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使本就冷淡的美俄关系又遭“强力制冷”,计划中的“奥普会”胎死腹中,美俄关系陷入冷战后的最低谷。

尽管如此,中断6年的美俄外长和防长“2+2”会谈,却仍按预定安排在华盛顿举行,表明两国关系在摩擦中前行。

叙利亚问题是大国的竞技场。围绕化武疑云,尽管双方针锋相对并一度“公开斗法”,但普京在关键时刻推出“化武换和平”建议,以阴柔之术化解奥巴马威胁动武的强硬之招。美国则顺势而为,“退”而选择与俄达成框架协议,使叙化武危机峰回路转。

种种情势表明,美俄在关系趋冷的同时,又都在自觉进行着“情绪管控”,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双方可谓务实而理智。

2013年,欧洲也不消停。俄罗斯和欧盟对居于两者之间的乌克兰展开了“争夺战”,最后以俄暂居上风而告终。分析人士认为,这场“争夺战”的实质是不断东扩的欧盟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满力博弈。

但政治外交上的不和并未导致俄欧经贸合作“踩刹车”,因为那样将两败俱伤。欧盟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第一大能源出口对象,而俄罗斯则是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目前,俄欧签署了2050年前能源合作路线图,双方重申将进一步推进现代化伙伴关系。正如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6月俄欧峰会上所说,俄欧之间的分歧不会影响双方合作大局,未来合作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