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国政府宣布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后,日方反应强烈,一再要求中方撤销防空识别区。日方的反应让人感觉不得要领,甚至不知所云。日本自己设“区”,却又不允许他人设“区”,是毫无道理的。重要的是,在主权争议一时无解的条件下,双方必须坐下来商谈如何避免冲突甚或军事冲突,但日方还没有能够正视这一点。
把中国视为威胁或潜在威胁,采取与中国抗衡的姿态,是安倍及其政府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在这种错误战略指导下,中日两国之间已经令人忧虑地陷入了经典的安全困境。其结果是,安全议题在安倍政府的政策议程中颇为突出。今年,日本增加了防务预算,这是最近11年来的首次。尽管预算增加的幅度仅为0.8%,但这是安倍政府突出国家安全议题重要性的明确信号。今年8月,防卫省提出明年的防务预算增加3%,这将是二十多年来日本防务预算的最大增幅。12月初,日本启动由首相、官房长官、外相和防卫相组成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并设立编制为60人左右的国家安全保障局为专设机构,以谷内正太郎为局长。据笔者所知,谷内在钓鱼岛问题上持较强硬立场。
从根本上说,在政策上如此突出安全议题并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原因可能在于,日本是一个危机感特别强烈的民族。立足于一个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岛国,“岛民”们可说时时惶恐,乃至神经过敏,这往往加重了日本主政者的战略误判。
寄希望于日美联盟 推进加入TPP谈判
安倍政府从抗衡中国的心理出发,把希望寄托于美国和日美同盟,从而致力于加强对美关系。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施行向亚洲“再平衡”的方针,努力拉紧与亚洲传统盟友的关系。美日、美韩等双边同盟,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双方互有所需的条件下,总能找到合作的空间。这是一个伞形结构,美国处于中心,一系列双边同盟或伙伴关系是撑起这把伞的骨架。军事上,按照美国当政者的计划,过些年后,美60%的海军力量将部署在亚太地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