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外交:抗衡中国走入死胡同

安倍外交:抗衡中国走入死胡同

W020131212247971977772

图片说明:美国副总统拜登(左)在访日期间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晤,讨论贸易、防卫等领域的议题。 新华社发  

原标题:安倍外交:抗衡中国走入死胡同 专家指出日本如不看清自身定位只能沦为中等国家

引言

去年12月安倍出任日本首相,上台执政迄今整整一年。这一年来,日本内政外交中出现了不少新动向。当安倍于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时,他是日本战后最年轻的首相,但在位仅一年便挂冠而去。去年再次上台,在日本政治史上已属罕见。安倍知道,历史不可能再给他第三次机会,因此摆出了一副时不我待、志在必得之势,意欲有所作为。他在政坛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在于吸引世人的眼球。

今年2月,他在华盛顿发表演讲,宣称“日本回来了”!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大获全胜,在国会上下两院中都占据多数,不过在参院未达到三分之二多数。9月,东京击败马德里和伊斯坦布尔,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日本民众的心理得到提振。在经济上,安倍政府推出了一套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政策,旨在通过量化宽松和财政刺激手段,拉动日本长期紧缩的经济。“安倍经济学”的实施实现了日元贬值和股市上涨两个目的,企业效益有所回升,但施行一年后,其效率趋于减退。在政治上,安倍颇想修改战后实行的和平宪法,但修宪门槛太高,国内阻力很大。相对来说,行使集体自卫权则只关涉宪法的再解释,做起来要容易一些,因而安倍拼命往前推进。就政治倾向和政治立场而言,日本的政治右倾化现象基本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年来安倍政府在对外政策上的取向,同日本国内的政治右倾化现象是相关联的,而且产生了相互强化的效果。

采取与中国抗衡姿态 日防务开支大幅增加

安倍外交最大的动作是对华强硬。去年9月,日本政府对中日两国之间的争议领土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钓鱼岛危机由是爆发,中日关系迅速跌入两国关系正常化四十年来的最低谷,双边关系出现严峻局面。令人遗憾的是,日本的主政者也好,政策研究界也好,都未能恰如其分地理解和认识这一问题,始终囿于“(除国有化外)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不能自拔。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的主政者令人惊讶地缺乏历史的和政治的敏感性,一叶障目,举措失当,应当为此次危机的发生承担责任。在危机爆发后的双边接触中,中日双方均各自表述立场,而无法产生交集,故迄今没有什么进展,使得钓鱼岛危机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僵持状态。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