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粮食安全保障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粮食安全保障

——写在粮食“十连增”之际

近日,从农业战线传来喜讯,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第十年增产。这是粮食生产史上具有突破意义的精彩一笔,这是共和国粮食发展道路上铸就的又一个历史丰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发展的最新辉煌,这是贯彻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连续十年增产,连续七年超过万亿斤粮食,增产时间跨度之长、支撑分量之重怎么形容都不为过。这不仅为过去十年间我国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管理通胀预期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在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壮丽征程的关键节点,能够取得“十连增”这一历史性成就,更为当前进入深水期的改革攻坚克难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正在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粮食盈亏史,粮食的丰收与富足带来的是盛世宏基、长治久安;而灾害与饥荒则往往伴随着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历史走到今天,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人口也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粮食对于今天的中国,更是具有特殊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中国的粮食安全要靠自己”,“我们自己的饭碗里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是对我国粮食安全依靠谁来发展、如何发展、如何可持续发展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阐释,也是对任何松懈、麻痹的醍醐灌顶,更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

粮食生产进入科学发展轨道

在我国粮食发展史上,也曾有过粮食连续增产的记录,例如在建国初期的1950~1958年曾经出现过粮食“九连增”,但九年仅仅增产1689亿斤,而新时期这十年我们的粮食总产量增加了3425亿斤,比当时增量的两倍还多;从在世界排名前6位的主要产粮国来看,也只有美国1975~1979年、印度1966~1970年出现过“五连增”。因此,粮食“十连增”具有罕见性,不仅刷新了国内外历史上粮食持续增长的年限,而且打破了粮食产量受限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天花板,探索了对大自然顺应但不顺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更进一步彰显我国粮食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十连增”具有面积、单产双提高的同步性。十年来,我国粮食面积从14.91亿亩增加到16.79亿亩,无一年减少;亩产由288.8公斤增加到358.5公斤,除2009年因东北大旱导致粮食单产下降5.4公斤外,其余年份均有提高,呈现出面积、单产同步提高的好局面。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单产的贡献因素,统计显示这十年,面积增加因素的贡献率大约占到1/3,而单产提高因素的贡献率达到了2/3。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