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粮食安全保障(3)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粮食安全保障(3)

——写在粮食“十连增”之际

高起点上更需居安思危

粮食生产虽然取得了“十连增”的伟大成就,但是,历史的教训却在警示和提醒着我们,往往连续丰收以后容易出现忽视粮食生产的情况;往往吃饱饭以后容易忘记挨饿的痛苦;往往粮多以后,容易看轻粮食的重要和宝贵;往往连续五谷丰登以后,容易忘记连续减产的教训。当前,无论是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还是从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出发,我国粮食生产远未到“高枕无忧”、可以松劲的时候,必须不断地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好形势。

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好形势是应对新形势下粮食安全新挑战的内在需要。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粮食安全日益成为一个动态变化的命题。未来,农业资源紧张的矛盾将更加严峻,可用于农业的耕地、水资源还会减少,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还会不断增加,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将始终面临需求总量增加和资源不足的双重压力,面临粮食消费升级和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双重挑战。与此同时,极端自然天气的频繁发生、政策激励的边际效应相应减弱、农业比较优势持续下降,都将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多重制约。

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好形势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着眼改革提出的各项目标与要求,面对改革中可能遭遇的风险与挑战,迫切需要强化粮食安全的物质保障。如果粮食安全保障不了,粮食供给不充裕,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不仅全面深化改革的环境会受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全局也将受到冲击。

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好形势是适应中国国情、农情、粮情的客观需要。“人多地少”是中国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最特殊的国情所在,也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必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的根本原因。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靠国际粮食贸易根本无法满足我国粮食需求。一旦发生大饥荒,有再多的钱也没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养活中国,从历史到将来,这都是一个大国农业所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考验。

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好形势是应对复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战略需要。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传统与非传统挑战不断出现。在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和突发事件时,粮食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拥有战略主动权的关键。尤其是世界正从粮食剩余时代转为短缺时代,随着粮食作为基础性资源的战略价值与日俱增,粮食与石油一道成为未来国际博弈的突出要素。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们自身的需要,同时亦是我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性保障。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