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2)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2)

第2部《赛麦台依》,叙述玛纳斯死后,其子赛麦台依继承父业,继续与卡勒玛克斗争。因其被叛逆坎乔劳杀害,柯尔克孜族人民再度陷入卡勒玛克统治的悲惨境遇;

第3部《赛依台克》,描述第三代英雄赛麦台依之子赛依台克严惩内奸,驱逐外敌,重新振兴柯尔克孜族的英雄业绩;

第4部《凯耐尼木》,述说第四代英雄赛依台克之子凯耐尼木消除内患,严惩恶豪,为柯尔克孜族人民缔造了安定生活;

第5部《赛依特》,讲述第五代英雄凯耐尼木之子赛依特斩除妖魔,为民除害;

第6部《阿斯勒巴恰、别克巴恰》,讲述阿斯勒巴恰的夭折及其弟别克巴恰如何继承祖辈及其兄的事业,继续与卡勒玛克的统治进行斗争;

第7部《索木碧莱克》,讲述第七代英雄别克巴恰之子索木碧莱克如何战败卡勒玛克﹑唐古特﹑芒额特部诸名将,驱逐外族掠夺者;

第8部《奇格台依》,叙说第八代英雄索木碧莱克之子奇格台依与卷土重来的卡勒玛克掠夺者进行斗争的英雄业绩。史诗的每一部都可以独立成篇,内容又紧密相连,前后照应,共同组成了一部规模宏伟壮阔的英雄史诗。

特点和价值

《玛纳斯》史诗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众多史诗当中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史诗作品之一。仅在20世纪内从一些著名玛纳斯奇口中记录的史诗文本均在数十万行以上。《玛纳斯》是史诗,不是历史,但是历史上的某些事实却在史诗中留下了痕迹。对一个在相当长时期中没有文字记载自己历史的民族来说,其经历过的斗争,往往会在他的民间文学作品中用优美的形式反映出来,这是历史学家在重视文字史料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民间文学的原因。

《玛纳斯》的最大特色体现在人物及场景刻画方面。史诗中除了主人公玛纳斯及其子孙之外,还有100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既有支持玛纳斯的智慧长者,拥戴玛纳斯的亲密战友,也有凶残成性的卡尔玛克汗王,无耻的叛徒,以及作恶多端的妖魔等等。史诗中有几十个大规模征战场面,不要说各种兵器,光是英雄们的坐骑,毛色就有30多种。

《玛纳斯》是一部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思想性的典型的英雄史诗。它从头至尾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思想:团结起来反对异族统治者的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的生活进行不懈的斗争。它表现了被奴役的人民不可战胜的精神面貌,歌唱了柯尔克孜人民对掠夺奴役他们的异族统治者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意志。

《玛纳斯》不只是一部珍贵的文学遗产,而且也是研究柯族的语言、历史、民俗、宗教、音乐等方面的一部百科全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身着节日盛装的柯尔克孜族青年们

身着节日盛装的柯尔克孜族青年们

《玛纳斯》的演唱传播

“玛纳斯奇”是指演唱《玛纳斯》的民间歌手。柯族人民喜爱史诗《玛纳斯》,也喜爱“玛纳斯奇”。每当婚礼节庆的日子,柯族牧民总是要邀请“玛纳斯奇”来演唱,以乐器伴奏﹐曲调的高亢低沉﹑舒紧疾徐随内容而变化﹐颇具感染力。有的“玛纳斯奇”从夜晚一直唱到天明。在《玛纳斯》演唱比赛中﹐经常连续演唱几天几夜。听众一点也不觉得疲倦,听得都入了迷。就是平常在田野里劳动后的片刻休息时间里,大家也常常请懂得《玛纳斯》的人讲述有关《玛纳斯》的故事,或听一段《玛纳斯》的演唱。《玛纳斯》就是靠这些“玛纳斯奇”的演唱﹐代代传承下来的。解放前,牧民们为了答谢“玛纳斯奇”的演唱,往往要向歌手赠送骏马、皮袄等,并宰羊招待。解放后,柯族人民的习俗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是仍以丰盛的家宴来表达牧民对歌手的谢意。作为一部民族民间史诗,《玛纳斯》的传承者和创作者数以万计,新疆柯尔克孜族地区就有70多位“玛纳斯奇”,其中以居素甫·玛玛依所演唱的最为完整。。在过去的一千年里,世界上没人能够完整唱出这部史诗,更没有完整的文字记录,直到居素甫·玛玛依的出现。 现年85岁的居素甫·玛玛依被誉为“活着的荷马”,他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和演唱《玛纳斯》。1940年,在劳动之余,他为人们连续七个晚上演唱《玛纳斯》,从此名字传遍四方。从1984年到1995年,居素甫·玛玛依相继演唱出版了全8部18卷《玛纳斯》,这是中国三大史诗中,唯一由一人唱完的史诗。目前,《玛纳斯》汉文版已经出版,史诗中的重要片断还被译成了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为此居素甫·玛玛依获得了新疆“ 天山文艺奖”的首届“成就奖”,并且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同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文化部民族文化司以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玛纳斯》演唱大师”。

责任编辑:高潮,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