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要扶持更要监管

民营医院:要扶持更要监管

核心提示:事实上,医院现在已经陷入了经营的困境,杨玉山向记者透露,今年医院就面临亏损,开工资也成了问题。尽管苦难重重,杨玉山对医院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未来医院计划采取出让股份的方式,可与风投公司、投资公司等机构进行合作,扭转医院亏损的局面。”

接二连三的医疗纠纷,让位于深圳龙岗平湖的山厦医院成了“全国闻名”的民营医院,从2006年的“钢盔事件”到2012年的湖北患者何某治疗肺结核死亡纠纷,再到今年的东北吉林张某娜治疗肺结核效果质疑纠纷,深圳市和龙岗区卫生、药品等主管部门以及所在的平湖街道办,先后介入调查、调解,社会也对山厦医院高度关注。

今年8月份,山厦医院在相关媒体上刊发广告,称要转让医院。随后在接受多个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能谈拢,真的考虑转让”,但在10月中旬,该医院负责人杨玉山又称“经过研究不转让了”。成立于2000年,从一家社康中心起步的山厦医院,在经历13年的发展之后,由于医疗纠纷不断导致社会信任度不断降低,目前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境,据称“医院已经开不出工资了”。

一直以创新治疗肺结核服务广大农民工为愿望,以先治疗后交费为口号的山厦医院,为何落到如此惨淡经营的局面?在山厦医院医疗纠纷不断的时候,卫生主管部门又是如何进行监管和规范的呢?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山厦医院的遭遇,也折射出深圳对民营医院监管的不足。

因医疗纠纷而一夜“闻名”

尽管山厦医院建立于2000年,其从一个社康中心起家,并在2003年将此改为综合性医院,但其真正进入公众视野,还是缘于2006年一起医护人员全员戴钢盔的医闹纠纷。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山厦医院负责人杨玉山回忆了7年前的那起事件。2006年下半年,一名患者遭遇车祸骨折,到深圳山厦医院治疗。不久,患者准备出院时突然死亡,山厦医院与其家属产生纠纷,医护人员遭到围攻谩骂。据杨玉山介绍,闹了三天后,医院原有的170多名住院患者走了一大半。

他们也曾求助警方和基层政府,但未能见效。第二天,杨玉山在医院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会场上,向大家发送了预订的200多个钢盔和棒球棍。“边开会,边拍照,边上网。”很快,这家医院职工头戴钢盔上班的照片引爆网络。次日,80多名记者蜂拥而至,媒体纷纷将山厦医院冠名为“钢盔医院”。

旧事重提,杨玉山并不觉得自己的所为是极端或炒作,他反复强调着民营医院发展中面临的种种压力和无奈。

记者了解到,2009年开始,杨玉山开始在一些大的平台宣传自己的肺结核新疗法。在节目中,称他们是直接把药打进去,就相当于坐直升飞机一样了,所以把病人救到飞机里就走了。

2010年山厦医院在网络要求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PK,临床验证比试治疗肺结核的医疗能力,未果。当年7月,深圳市卫人委批复山厦医院增设结核科,该医院成为首个获得结核病专治资格的民营医院。

然而,正是由于治疗肺结核的新办法,再次给山厦医院带来一系列头疼的纠纷。

2012年,一位湖北患者何某辗转前往山厦医院治疗肺结核,是年6月该患者死亡,患者家属数次前往医院维权讨说法,称院方虚假宣传、涉嫌使用三无药品,未能按广告所称治愈患者,此事经当地公安、卫生等部门多方调解,至今仍未达成一致。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