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期,全国不少地方将城乡一体化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结合整体推进,探索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创新,以社区为依托的城乡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创新,以和谐为目标的城乡社会稳定治理体系创新,以电子信息为平台的城乡政务网络体系创新,以改善民生为方向的城乡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以经济发展为支撑的城乡产业融合对接体系创新。全国各地实践探索所积累的经验有着深刻的启示:形成城乡一体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前提,科学定位城乡一体的政府职能是基础,完善民意表达的公共决策机制是根本,构建民生本位的阳光财政政策体系是保障,培育城乡一体的多样化社会组织是重点,建立多元开放的公民社会流动机制是关键。因此,社会管理创新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城乡社会融合是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加快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创新;城乡融合
一、引言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乡村逐步融为一体,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一种状态,实质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农村共享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转型,中国进入社会矛盾易发期、多发期,阶层分化与流动加速,利益多元分化迅速发展,社会主体诉求复杂,新老矛盾叠加交织导致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社会管理面临沉重任务和严峻挑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新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这一新的形势包括:一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挑战城乡分割的社会管理体制。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迅速发展,导致公民就业国界淡化和居民消费国别淡化,增强各国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各国文化交叉和文化冲突加深,各种社会思潮相互影响,需要国际融合的大社会管理变革和文化变革与之相适应,因而迫切需要强化中国社会管理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有效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管理体制。二是信息化、虚拟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挑战传统社会管理模式。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抽象化、虚拟化,在虚拟社会中,城乡的地理界别消失,人的行为表情隐化,真实的语义难以分辨,并由此带来了城乡共存的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网络空间的过度自由化与隐蔽性,导致了诸多的网络犯罪和灰色地带,社会管理难以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达到最优,需要加速创新以适应未来的发展。三是中国传统单位制度解体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加速加大了对社会管理创新的需求。中国传统的单位制度曾有效地管理了本单位的职工,为单位职工提供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及其他公共服务,传统单位制度解体后由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推向了社会,导致社会管理的间接性增强和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加剧;与此同时,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进入非熟人社会的城市生存,给城市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了农村社会空心化与城市社会高密度现象,许多因之而产生的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日渐严重。因此,“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中国核心关注的主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1]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社会问题的增多,主要源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中国社会管理的不适应性,突出表现在城乡社会管理分割与不平衡。为此,缓解城乡矛盾冲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在于推进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创新。
二、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基础与现实诉求
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对城乡二元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理念、方法、机制、体制,以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简言之,就是以城乡一体化为背景和目标的社会管理创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