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忠亮:“文风”三题

齐忠亮:“文风”三题

核心提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共同特点是脱离实际、回避矛盾、粉饰太平,热衷于表面文章,钟情于花拳绣腿,为文电材料的泛滥提供了温暖宜人的土壤。因为说实话讲实情而遭遇冷淡、嫌弃的事情发生那么几件,往往就会形成不良导向,许多人就未必愿意说实话了。

文风与“四风”。文风的流弊久治不愈,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强力支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共同特点是脱离实际、回避矛盾、粉饰太平,热衷于表面文章,钟情于花拳绣腿,为文电材料的泛滥提供了温暖宜人的土壤。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要得到上级的肯定性评价,不仅要把工作做好,尤其将把汇报材料写好。只要文字报告花样翻新、口头汇报出奇制胜,即使工作成效一般,许多时候也能出风头、得彩头。相反的情况也有,虽然工作做得扎扎实实、硕果累累,却因为没有把握好汇报的时机、技巧、方式,最终没有得到积极的评价。

因为说实话讲实情而遭遇冷淡、嫌弃的事情发生那么几件,往往就会形成不良导向,许多人就未必愿意说实话了。有谁愿意掏心掏肺、坦诚相待却落个不是、遭人责怨?于是,一些人就开始察言观色、舍本逐末,对工作不用心、不负责,却不惜在文电材料、新闻报道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基本事实的内核之上,添油加醋、注水着色、揉来搓去,应对配合不同性质、不同主题、不同口径的宣传导向、政策需求。这是一种方便省事的露脸机会。至于其中的真假虚实曲直,大家都心照不宣、彼此默契,没多少人去较真核实的。

文风与机构设置。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彭德怀给军委发过一封著名的电报:“饥无食、寒无衣”。精短简炼到如此境界,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6个字的电报已经把战争初期严峻的保障形势说清楚了;二是彭德怀的身边当时只有一两个助手,在形势危急的战场上不可能在起草电文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的工作班子也只有五六个人,用最短的时间、写最短的电报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基本规范。假如每篇电文都从容不迫地从指导思想、国际形势、当前任务、远期目标讲起,假如为了编排一个奇巧的排比句、搜寻一个恰当的典故,苦思冥想几小时,早就失败几百次了,哪还有三大战役的胜利?哪还有新中国的创建?

现在情况不同了,分工细密、规制严整的政府机构中,大都是吃文字饭的秀才。只有写材料,才能体现自己的存在;只有写大材料,才能显示自己的分量;只有写看上去高深莫测的材料,才能反映自己的水平。于是,公文电报不仅成了承载上级政策、领导决心的载体,也成了衡量机关干部工作负荷、质量和水平的指标,成了个人进步、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当文电取得了这样一种脱离它自身性质定位的新型职能的时候,就进入了一种自运转、自循环的惯性状态,数量繁多、篇幅冗长、文字绕口就不可避免了,造就一座座巍峨的“文山”也就不可避免了。

文风是通过文人形成的,但他们是大机器上的零部件,也无奈。存在决定意识,形势比人强。

文风与价值观。我们的传统观念大都肯定体量庞大、威风凛凛、莫测高深的东西,能让自己满意、他人敬畏的总是大宅门、大排场、大席面这类以“大”取胜的东西。形容一个人的不凡派头也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小块、小碗就少了许多气势。表现在文章上,最让主人得意的就是长篇大论、鸿篇巨制,讲话超过两小时那才叫本事,讲稿洋洋万言那才够水平。说到内容,编排几个云里雾里、虚虚实实的标题,引用几段格言、警句,充分彰显一下自己的学问水平,那才过瘾解气。短文章再好,也很难得到足够的认可;短话再精彩,也会说你墨水不够。

这样的价值观,是助推不良文风的又一个外部因素。文风的革新改良,也需要破解和清理观念上的障碍。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