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出重拳打击遏制腐败,取得了显著成效。
腐败既是孳生在党的肌体上的一颗毒瘤,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解决腐败问题,既需要加强制度设计、机制创新,也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失去监督的权力,很容易走向腐败,因此不断地完善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对于遏制腐败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但腐败的存在也有道德方面的问题。具有良好道德操守的人,是想不到也不会腐败的。
在我们的制度、机制比较健全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出现以权谋私、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生活腐化等腐败现象?我以为还有社会道德缺失的问题。我们一些干部,连起码的道德底线都守不住,自然容易陷入堕落腐败的泥潭。
市场经济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但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是获取利益。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不可能清高到口不言利。但在利益面前,是见利思义,取财有道,还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是坚持党性原则,为民谋利,还是拿着原则做交易,以权谋私?这里边既有党性原则问题,也有领导干部的道德素养问题。作为干部如果连起码的道德底线都守不住,怎能不滋生腐败呢?这样的干部把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当成商品去出售,搞权力寻租以肥己,损公肥私、损民利己而不知脸红。东汉时期有个太尉叫杨震,是我们陕西华阴人。他在任东莱太守时,一个叫王密的县令深夜给他送来十斤黄金,感谢他的举荐,被他拒绝了。那位县令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则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了后,十分惭愧地把贿金拿了回去。这个王密知道羞愧,算是道德未泯。
我们强调道德建设在预防腐败中的重要性,并不是说要放松反腐的制度建设,而是说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同时,务必把恢复健全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也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多管齐下形成治理腐败的合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大胆地理直气壮地讲礼义廉耻。义是行为所宜,坚守道义,就是“廉”,方正廉洁;有了廉洁的品德,就有了知耻之心,做了错事就会受到良心的责备。这些优良的传统道德规范,不管是对过去的人,还是对现在的人,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都是有普遍意义的,无非是在不同时代赋予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内涵。把这些优良传统道德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品质中,无疑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精神力量。有了道德意识,对领导干部来说,我以为就是没有监督,也会自觉抵制物质利益的诱惑,做到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因为道德是一种不需要外力强迫的、自觉的内心冲动或制约力量,是规范人们行为最根本的力量之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