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案同判:法律义务还是道德要求(5)

同案同判:法律义务还是道德要求(5)

如果非要将以上的情形归纳为一个一般的属性,那么我认为它就是“法律的具体化必然拥有的裁量空间”,[16]导致同案同判成为应当考量的司法标准。具体来说,司法裁判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将抽象的法律与具体的案件事实结合起来,这其中就要求裁判者依据案件事实对法律加以具体化,由此法官必然掌握了一定的裁量空间,此时同案同判就变得重要起来。因此,同案同判是与裁量伴生的现象。从这个角度讲,同案同判其实就是限制自由裁量的重要工具。由此,我们就可以有效回应这样的反对意见:既然同案同判主要在以上三种情形发生作用,那么同案同判根本就只是作用于特定领域的“局部性”要求,而不能成为司法裁判的一般性标准。这是因为,既然司法裁判就是法律的具体化、既然其中必然拥有裁量的空间,那么同案同判就成为关于司法裁判的一般性要求。     

既然同案同判是司法裁判的一般性标准,那么它对法官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显然,同案同判对于自由裁量的限制在于,当待决纠纷存在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生效判决时,法官必须要对此保持尊重,此时他不能进行径直做个别化的衡量;换言之,对既有生效判决的尊重,使得法官裁量的空间和机会大为收缩,因此可以实现拘束自由裁量的效果。不过,必须注意的是,遵循过去的生效裁判,并不必然意味着同案同判标准此时就在发挥影响,这可能只是因为法官认为“对于司法传统的尊重”本身就是一项值得重视的价值,法官也有可能认为遵照传统的重要性来自于对职业共同体的维系。这表明,我们应当严格__区别同案同判与对司法传统的尊重,它只是尊重司法传统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只有同案同判被确立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司法要求时,它才能够独立的证明遵照过往裁判的重要性;反过来说,同案同判的要求即使不成立,我们仍有其他充足的理由来尊重司法传统。在此,必须慎重提醒:以上判断非常重要,它说明我们有多个理由来尊重司法传统,这意味着就“尊重司法传统”而言,同案同判只是竞争性的理由之一,而不是唯一的适当理由。这隐约说明,同案同判的恰当形式,可能最终体现为“弱主张”。     

(二)两个思路:“同类同判”的法律义务与“可被凌驾”的道德要求  

在进一步剖析“强主张”与“弱主张”之前,必须重新回想这篇文章的核心问题,大多数人在表示尊重同案同判的基础上,同时又会认为这并没有取消对某些情形予以特殊对待的可能性,并且这些特殊对待是正当的,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强主张”与“弱主张”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其中前者的回答是:唯一合适的理由只能是“这符合了同案同判当中逻辑上包含的‘异案异判’的部分”,此时这个做法不但没有违反同案同判的要求,反而进一步强化了该项要求;换言之,“强主张”的支持者认为,“相似案件并未给出同类裁判”的做法并不需要支付“违反同案同判”的代价,只要能够证明“表面上相似的两个案件实际上并非真正相似的案件”即可。相应的,“弱主张”对此提供了不同的答案:这是因为“同案同判”已经被其他更具分量的考量因素所压倒或凌驾,虽然此时需要支付“违反同案同判”的代价,但是由于还存在其他更具分量、也更值得保护的因素,这样的做法因满足后者而具备正当性。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